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9-17     作者:何水桥     来源:山阳煤矿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当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时,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国防不仅是一道有形的屏障,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钢铁脊梁。爱我国防,不仅是对钢铁长城的守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翻开历史的画卷,国防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古罗马帝国因边防松弛而分崩离析,中国明朝因海防废弛而饱受倭寇侵扰,近代中国更因国防羸弱而历尽列强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刻骨铭心,忘战必危的古训振聋发聩。南宋时期,纵然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军事上的软弱却使临安的繁华终成蒙古铁蹄下的灰烬。历史一再昭示: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再灿烂的文明也难逃倾覆的命运。

国防建设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条件毅然归国,誓言: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的赤诚,正是国防力量的精神内核。在西北戈壁,无数科研人员隐姓埋名,用算珠与手摇计算机推演两弹一星的轨迹;在南海岛礁,守礁官兵日复一日守护着祖国的蔚蓝疆域。这些平凡而伟岸的身影昭示我们:国防不仅是军队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的使命与担当。当1998年抗洪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堤坝,当2008年汶川地震中空降兵十五勇士凌空跃向危城,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彰显,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迸发的磅礴凝聚力。

当代青年当以创新精神投身国防伟业。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刺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阴云;量子通信系统的研究,屹立世界科技潮头;国产航母的破浪,标记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航迹。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国防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的奋斗。青年一代当深刻体认:和平年代,国防同样需要智慧与创新的浇灌。学习国防知识,关注国家安全,不仅是对国家的责任,更是对自身未来的郑重承诺。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的国防意识与担当精神,将决定国家未来的安危与命运。

国防如山,巍然撑起民族的苍穹;国防似水,无声滋养文明的根系。它既是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亦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爱我国防,就是爱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薪火,爱我们珍视的生活方式,爱我们共同奔赴的明天。让我们从了解国防知识启程,从培育国防意识奠基,将爱国情怀熔铸为实际行动,共同锻造新时代的钢铁长城。因为,一个心怀国防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全民国防意识深植的国家,方能拥有万世太平的基石。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