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的指引下,百良公司今年掀起了一场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度变革。面对地质条件复杂、设备老化等因素导致的材料费超支压力,公司上下以主动求变的决心和全员创新的智慧,全力打响了一场提质增效、节支降耗的“突围战”。
“履带车突然‘趴窝’,按老办法就得更换整个驱动系统,一换就是5万元。”综采队检修工党秦涛提起设备突发故障时,语气中满是焦急。这笔不小的维修费用,给班组的成本管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孙俊峰带着工具箱迅速赶到现场。经过细致排查,发现驱动齿轮卡滞、齿轮啮合存在异响,精准判断出故障根源在于减速箱传动轴磨损。“只要用砂纸打磨键槽,再更换一根传动轴,1000元就能解决问题。”孙俊峰的精准处置,不仅快速恢复生产,更大幅节约了维修成本。
这一场景,是百良公司推行“优选方案、优化流程、优质维护”“三优”策略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该策略已推动矿井设备故障率下降65%,累计节约维修费用82万元。
“下午4点综采队停止割煤,转入检修;6点掘进队开始出渣;晚上11点再启动出煤。”调度信息中心负责人于良炜指着监控大屏介绍,“‘4611分时段工作法’实现了精煤与矸石运输在时空上的硬隔离。”该方法实施后,煤质稳步提升,今年最高热值达5238大卡,创效1431万元。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拓展煤泥、矸石等副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外部创收207.29万元,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3%。
创新是破解生产“堵点”的利器。在综采工作面,技术员曹嘉鑫指着一套防护网装置说:“过去煤壁片帮如同‘放炮’,既危险又影响进度。现在给护帮板加装了液压传感器,煤壁位移只要超过5毫米,0.3秒内防护网就会自动弹出。”像这样贴近生产实际需求的创新成果,在该公司各作业环节不断涌现。
过去,测风员要爬20米高巷手动测量风量,如今激光自动扫描断面,数据可实时传送到调度信息中心;清煤刮板加装锯齿刃后,可边运边碎煤,不再卡堵停机……从“小改小革”到“重大突破”,该公司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在成本管控方面,该公司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压减非生产性工程支出54.96万元;优化工作面设计,节省液压支架10架,节支362万元;组建自主维修团队,液压支架维修成本较外委下降56%;自主完成矿区道路修补、管路改造等工程,节省支出9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创新创效685万元,材料成本持续下降,设备效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