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9-24     作者:刘晓侠     来源:实业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今天要为老党员们戴上“光荣在党50年”的勋章,他们中最年长的已经88岁了。“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们,每个人都是一部鲜活的党史。他们或许曾在战火中冲锋,或许在建设时埋头,或许在改革中探索,他们把最珍贵的岁月献给了信仰。

有位老党员说:“我这一辈子,就认一个理:党指哪儿,咱就往哪儿去。”这句话朴素得像泥土,却重得像泰山。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抗战胜利教会我们“不畏强敌”,50年党龄告诉我们“不负人民”。

“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发放纪念章,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接过纪念章的那一刻,看到的不仅是一枚镌刻着“光荣在党50年”的勋章,更是老党员们半个世纪的坚守。他们中有人曾在田间地头带领群众脱贫,有人在车间班组钻研技术,有人默默守护社区邻里……50年的党龄,是用岁月写就的忠诚,是把“为人民服务”融入日常的点滴。和他们握手时,掌心的温度里藏着时代的故事,让我对“初心”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戴上纪念章,是一次跨越时光的“接力”。他们眼神里的激动和自豪格外动人。有位老党员说:“这50年,党让咱过了好日子,我这一生,值了!”简单的话语里,是历经风雨仍坚定的信仰。他们用一辈子的实践证明,共产党员的“光荣”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平凡岗位上的不离不弃。

作为一名退休办的党支部书记,日常工作常与老同志打交道,但今天更深刻感受到: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发放纪念章,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要始终把老党员、老同志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这场仪式很短,但留在心里的感动却很长。

“光荣在党50年”的勋章与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荣光相遇,指尖触到金属勋章的微凉时,心里涌动的,是跨越时空的滚烫。80年前,他们是民族危亡时的“守护者”,用血肉之躯撑起“不做亡国奴”的信念;50年来,他们是建设年代的“铺路人”,在农田里、工地上、课堂中,把抗战精神里的坚韧与赤诚,化作了让日子过红火的实干。

80年,是从烽火硝烟到国泰民安的距离;50年,是从握拳宣誓到初心不改的坚守。这些老党员,是两个时代的连接者:他们曾是抗战队伍里的“小鬼”,在青纱帐里传递情报,在地道里守护乡亲;后来成了建设时期的“骨干”,在田埂上种出希望,在车间里造出力量。今天,当纪念章别在他们胸前时,那些被岁月磨平的故事忽然鲜活起来——原来“胜利”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他们用青春热血换来的安稳;原来“光荣”从不是一时的闪耀,是他们用半世纪的坚守写就的答卷。

作为退休办一名支部书记,看着这些老党员胸前的勋章,忽然明白肩上的责任不止于服务好老同志。我们不仅要记住他们的故事,更要接住他们递来的接力棒——像他们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骨子里,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地上。当80年的胜利荣光与50年的党员本色相遇,碰撞出的不是历史的回响,而是未来的方向:让英雄的故事有人听,让坚守的精神有人传,让“光荣”二字,在每一代人的手里,都活得滚烫。

这两枚“无形的勋章”,一枚刻着“救亡图存”的壮烈,一枚写着“继往开来”的坚守。它们告诉我们:抗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忠诚与担当续写的篇章。如今回望,老党员们把战火中的不屈、建设中的执着、岁月里的坚守串联起来,本身就是一部“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生动教材——让我们懂得,爱国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危难时挺身而出,平常时坚守岗位,一辈子跟着党,把脚下的路走得更稳、更远……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