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4-02-02     作者:赵延鸽     来源:董矿分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腊月嘛二十三过小年

大家把灶王爷送上天

灶王爷上了天

人们过好年

灶王爷保平安

一家大团圆

……

厨房里,母亲一边哼着小年歌,一边在窗台上摆着一盘盘糖果、蜜饯,我顺手从盘中拿起一块麻糖,还未塞进嘴里,就被母亲打了手,“这是给灶王爷供的,你又偷吃,小心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儿告你。”我笑嘻嘻地把麻糖放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回应母亲:“这么多好吃的,灶王爷他老人家也吃不完呀,我帮他分担一点儿,再说了这离腊月二十三还有好几天呢,到跟前我就不吃了,等他老人家上天的时候估计就忘了。”母亲瞪了我一眼,我灰溜溜地退出厨房,留母亲一个人唱着曲子忙活着。

到了我们这一代,小年祭灶的习俗已不再盛行,可在我小的时候,老家渭南的小年是很隆重的,甚至比春节更重视。传说中灶王爷是守护家庭的神明,负责守护家中的烟火气息,监察家人的善恶行为,保佑家人的平安和健康。灶王爷一直住在人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每户成员的善恶,由玉帝评定,决定家庭成员来年的吉凶祸福,所以这一天至关重要。小时候,老家的厨房里常年贴着两张画像,一对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小的我总是充满好奇,常常踩着凳子去摸画像的脸,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就会叮嘱我:“轻点儿摸,别弄坏了。”然后对着画像虔诚地祈求:“灶王爷灶王奶,孩子还小,不是故意冒犯,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千万不要记在心上,我给您多供糖果,来年保佑我家妮子平平安安。”说完拉着我给画像鞠躬,我悄悄抬眼看着画像,心里纳闷他们是谁呀,是我家亲戚吗?我怎么没见过呢?那时候的我对他们是又怕又爱,怕的是弄坏了画像会被外婆打手心,爱的是拜祭完的供果大部分饱了我的口福。

小年祭灶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要早早准备,小年前的四五天,外公会去沟底挖一筐白土,拌上碎麦秆和成稀泥,把熏黑的灶台里外刷白,刷子用干枯的艾草制成,有驱邪防灾之意,外婆将麻糖、点心供在画像前。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外婆一大早把画像揭下,将一小块麻糖粘在灶王爷嘴上,希望灶王爷吃糖嘴甜,“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最后连同外公用麦秆扎成的草马一起烧掉,这个仪式叫辞灶,意为与灶王爷辞别,送灶王爷上天。通常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小跟班,跟前跟后地帮倒忙,外婆会训我几句不要捣乱,宠爱我的外公会一把把我拉进怀里,悄悄把一块麻糖塞进我的嘴里,我俩自以为机密地会心一笑,其实外婆在一旁早已看在眼里。

小年这天,除了祭拜外,家家户户还会包饺子,意为把灶王爷的嘴封上,让他上天只说好事不说坏话。虽然祭灶的习俗已不再流行,但小年吃饺子摆糖果的习俗仍然盛行。自从外公去世后,我们家就不再祭灶,因为少了那个扎草马的人,母亲也是这几年才重拾旧习俗,并不是迷信,她只是太想念外公外婆了,传承他们的信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还记得外公给我讲的灶王爷的故事,故事一成不变,我却年年要听。外公讲:灶王爷本姓张,是一个泥瓦匠,擅长垒灶台,张瓦匠手艺好、热心肠,经常调解邻里纠纷,帮助他人,村里人称他为“张灶王”。他70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三,他为扑救着火的粮仓,烧死在火场,村民感念他保全了全村的口粮,救了大家的性命,于是在头七那天,也就是大年三十将他的画像贴在灶间,供奉祭拜,尊称他为“灶王爷”,腊月二十三祭日这天再将他送上天。他的妻子去世后,尊称灶王奶奶,一起供奉。后来小年祭灶的习俗流传得越来越广,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俗。那时冬阳和煦,透过窗户照在外公身上,他一边扎着草马,一边给我讲着故事,我坐在小板凳上,手托腮认真地听着,外婆做饭的间隙温柔地看着我俩,这一幕成为我心底最深的回忆,每每想起都觉得温馨,心里却阵阵酸涩,他们就是我的“灶王爷、灶王奶奶”,永远供奉在我的心中。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