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编者按


基层是检验真知的“试金石”,更是淬炼本领的“练兵场”。为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公司党委有序开展本部员工下基层交流活动。近期,微信公众平台特别推出“蹲点日记”栏目,以一线视角记录本部员工扎根基层的实践历程。

让我们跟随笔尖的记录,触摸基层脉搏,感受蜕变力量。



矿业公司地质测量部业务主管常锐军(右)正在给技术人员讲解地质构造图



按照矿业公司《本部员工交流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于7月8日至22日赴山阳煤矿公司开展交流——这场为期15天的基层之行,不仅是一次到一线增长才干的实践任务,更是一次跳出办公室思维,扎根现场土壤,重新理解“服务矿山安全生产”意义的深刻修行。我带着“探寻地质保障和防治水工作实践经验”的目标,在与煤尘、钻机、巷道的近距离接触中,收获了比经验更珍贵的成长与感悟。

初到山阳煤矿公司,最先触动我的不是机器轰鸣,而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紧绷感”——地质测量部的办公桌上,1505工作面的图纸铺得满满当当,技术员们正围着工期表展开激烈交流;探放水队的师傅刚从井下上来,安全帽上还沾着煤尘,却顾不上清洗,就急着汇报钻孔出水情况;调度室进度板上“1505工作面灾害治理滞后”的标注,像一根绷紧的弦,透着迫在眉睫的紧张。那一刻我才真切明白,基层的“忙”,是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隐患较量的“绷劲”;安全生产也不再是文件里的抽象词汇,而是融入每一次钻孔、每一份报表的具体责任。

交流期间,我与同事们下井跟班、查阅资料、研讨方案,不仅摸清了藏在“忙碌”背后的问题,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服务基层”的实干底气。

针对1505工作面因多重灾害治理导致工期严重滞后的问题,我和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物探结果,对比前期施工钻孔出水情况,优化底板注浆加固治理方案,将原设计的定向钻施工优化为针对异常区进行普钻施工,大大压缩了灾害治理施工工期。CT502工作面5号钻场附近富水异常,我们摒弃盲目施工,先透孔沿空、补打探查验证孔,再紧盯水泥运输,确保注浆连续,最终实现施工效果达标目标。针对1505、CT502工作面注浆过程中出现的因注浆管堵塞影响灾害治理施工进度这一问题,我组织地质测量部、华宇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堵管的原因,安排管路巡查人员采用定期锤击的方法,防止浆液沉积,并手把手教年轻技术员梳理数据、规范表述,让每一项举措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5天的基层交流,在我心里深深种下了“扎根基层、实干担当”的种子。返程不是结束,而是带着一线的收获与感悟重新出发的起点。接下来,我会带着这份从煤海一线汲取的力量,以沉得下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扎实的能力,扎根岗位、服务矿井,为推动澄合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