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不仅关乎形象,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关键因素;落实不仅体现行动,更是检验忠诚、衡量担当的重要标尺。当前,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瓶颈,还是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都离不开过硬作风的坚实保障,更需要高效落实的有力支撑。“转作风、强落实”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直面问题的清醒认知、真抓实干的坚定决心,更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能力本领的重要准绳。
转作风、强落实,首在讲政治、转思想,筑牢“实”的根基。作风问题的本质是思想问题。一些工作推进缓慢、效果不及预期,根源往往在于思想存在“温差”“偏差”甚至“落差”。有的干部将开会部署、发文通知等同于“已落实”,把“做了”当作“做好了”,满足于形式走过场,陷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窠臼;有的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矛盾“绕道走”,遇到难题“踢皮球”,“等靠要”的惰性思维依然存在。转作风,必须从思想深处“破冰”,强化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和“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多些一线调研、少些办公室空谈,多些主动靠前、少些被动应付,真正将务实的思想自觉转化为高效的行动自觉。
转作风、强落实,重在讲担当、提能力,锻造“干”的本领。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通过落实的成果来检验;而落实成效的好坏,离不开过硬的能力本领作支撑。当前,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的干部存在“本领恐慌”,想落实却“不会落实”,惯用老办法应对新挑战,导致工作陷入被动;有的干部缺乏紧迫感,能落实却“不快落实”,习惯“按部就班”“慢慢来”,在犹豫观望中错失了发展机遇;还有的干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落实了却“不优落实”,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强落实,必须在提升能力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讲究方法、善于统筹,懂得区分主次,分清轻重缓急,聚焦关键任务精准发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限时完成、标准到位,真正做到落实有力、成效显著。
转作风、强落实,成在讲实干、抓长效,健全“严”的机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效能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极易陷入“一阵风”“抓则紧、放则松”的循环,出现“雨过地皮湿”式整改,导致问题“反弹回潮”。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严格监督问责,整合内部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力量,对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严肃查处,形成“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强大震慑效应,促使各级干部绷紧作风之弦、扛起落实之责。要严格考核激励,完善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落实的效率、质量和效果与干部评价、选拔任用紧密挂钩,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置,彻底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积极营造崇尚实干、注重实绩、讲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新征程使命在肩,好作风引领发展。让我们以“讲政治、讲担当、讲实干”的鲜明导向,摒弃空想,不务虚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把转作风、强落实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卓越的执行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