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10-22     作者:孔静     来源:榆林分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虽然距榆林马拉松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但对我来说后劲依然很大,那日的每一幕都清晰如昨。921日那天清晨,站在起点的人潮中,即便已有数年跑龄,首次挑战全马的我,手心还是被紧张的汗水浸透。赛前三月,间歇跑的急促、节奏跑的稳健、变速跑的突破与长距离慢跑的耐力,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循环,我满心都是对“首马”顺利完赛的期待。

然而,发令枪响的瞬间,榆林的风尚未拂过脸颊,我便重重摔倒在起点。掌心火辣辣地灼烧,膝盖传来阵阵钝痛,周围人群的脚步声匆匆掠过耳畔。那一刻,一个念头在脑海中盘旋:我的首场全马,难道要以退赛收场?

“能起来吗?快挪到边上!”身旁一位大哥伸手将我扶起,又关切地问:“要不先去医疗点看看?”我望着已跑出一段距离的人流,咬了咬牙:“没事,我能跑。”其实心里毫无底气,只是知道,这场盼了许久的全马,绝不能在起点就停下脚步。

拍掉衣服上的尘土,我顺着人流向前追赶。重新融入队伍时,配速已比预想慢了十几秒。我调整呼吸,努力让脚步跟上节奏。榆林的晨光缓缓爬上古城墙的青砖,路边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有人举着“榆林欢迎你”的牌子呐喊,有人提前拧开矿泉水递到跑道边。掌心和膝盖的伤口随着摆臂和步伐的交替在隐隐作痛,但这痛感反而让我更加清醒——我正实实在在地奔跑着,跑在期待已久的赛道上。

30公里还算顺利,直到34公里处,右小腿突然传来熟悉的紧绷感——抽筋的前兆。我立刻放慢步频,伸手捏着小腿肌肉轻轻按揉,原本稳定的配速瞬间掉了下来。身边的跑友陆续超过我,有人路过时高声喊:“坚持住!还有8公里!”有人特意放慢速度,陪我跑了几十米:“别慌,踮踮脚尖,调整呼吸,慢慢晃着跑!”这些简单的鼓励,在那一刻就像救命的稻草。我试着缩小步幅,每一步都轻轻落地,同时大口深呼吸。我紧紧盯着前方跑友的背影,一步一步跟着,心里不断默念:“再跑1公里就到补给点了”“还有5公里,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能看到终点拱门了”……

转过最后一个弯道时,终点的拱门终于出现在视野里,计时器的数字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冲过拱门的那一刻,计时器显示3小时50分。从起点的猝然跌倒,到34公里的突发抽筋,从掌心与膝盖不断渗血的伤口,到浑身难以言说的疲惫,我带着一身“狼狈”,跑完了这42.195公里。

在医疗点处理伤口时,医生看着我渗血的膝盖感慨:“你这是带着伤跑完全程啊,够拼的!”我望着消毒时伤口上冒起的白泡沫,忍不住笑了。我的首马,没有顺遂的过程,没有完美的配速,却有起点处陌生大哥的援手、赛道上跑友们的善意鼓励,更有自己咬着牙不肯放弃的坚持。原来马拉松从不是一场与他人的竞争,而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它的意义从不是追求完美的成绩,而是哪怕带着伤痛与挫折,也有一步一步朝着终点奔去的勇气。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途中难免会有“跌倒”的意外、“抽筋”的困境,不会永远有完美的“配速”。但那些来自他人的温暖援手、自己咬牙坚持的每一步,都会成为前行的力量。重要的从不是一路顺遂,而是即便带着伤痕,也始终保有朝着目标奔跑的决心,最终在抵达终点时,能笑着接纳所有不完美,并为不曾放弃的自己骄傲。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