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推动成本管控从“顶层设计”向“落地见效”转化,王村斜井秉持“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制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聚焦设备管理、材料管控、电力能耗等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打好降本增效攻坚仗。
全生命周期降本
打出设备管理“组合拳”
该矿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对主提升机、主通风机、主水泵等机械设备的保养周期、易损件更换进行详细登记,实施预防性维护。提前排查轴承、密封等消耗性部件磨损情况,及时更换隐患部件,有效延长设备使用时长,从源头减少故障维修频次。构建内部“四级维修”机制,进一步明确维修责任主体、流程时限与验收标准,优先依托内部力量开展维修工作。同时,严控外委维修支出,针对内部无法解决的复杂故障,经部门评估、矿领导集体协商后,按流程审批外委维修,坚决杜绝不必要的外委开支。今年,该矿维修费用较上年度减少10余万元,实现了设备运维成本的逆势下降。
全过程精益化管理
筑牢材料管控“防火墙”
为实现材料成本精准管控,该矿从采购、发放、循环利用三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生产需求——科室审核——集中采购”机制,构建全链条材料成本管控体系。月初各区队结合生产任务提交材料需求清单;工程管理部按生产计划进行核查,杜绝多报虚报、盲目采购;材料科根据工作进度按需发放,定期核查基层区队材料入库、出库、消耗记录,有效避免材料闲置与浪费。
在物资循环利用方面,推行常用工具“交旧领新+维修再利用”模式,对使用频率低的工具实施租赁,杜绝重复购买。明确钢材、电缆、配件等30余类可回收物资范围与回收流程,由材料科与维修车间对废旧物资进行评估修复后,再重新投入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增值。
电力能耗精准管控
打开降本增效“突破口”
创新实施“动态负荷+实时调控”用电管理模式。依托电力监控系统,实时测算全矿用电负荷,全面执行“避峰填谷”策略,明确井下中央泵房、深水泵、污水处理等大功率设备,一律在低谷时段运行。其中,排水优先安排在00:00-06:00用电低谷期,每度电可节省电费70%。加强电容器运行管理,通过实时监测,确保电网功率因数不低于0.9。实行分区用电责任制,按供电区域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将“人走电停”要求纳入班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月度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严格管控设备空转,优化架空乘人装置运行模式,通过“定时运行+需求响应”的方式,精准匹配运行时间与实际需求,压缩无效运行时长30%以上。截至10月中旬,共节约电费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