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9-15     作者:叶伟     来源:销售分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小时候,窑洞是我温馨的家。走进窑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宽敞而又略显粗糙的土炕。土炕占据了窑洞很大一部分空间,它是我们一家人休息的重要场所。清晨,阳光透过小小的窗户,洒在土炕上,唤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饭,那简单却又充满滋味的食物,伴随着欢声笑语,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窑洞的墙壁虽然是黄土所筑,但经过岁月的打磨和家人的精心打理,显得平整而又质朴。墙壁上挂着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长辈们笑容憨厚,记录着家族的过往,还有一些手工绘制的年画,色彩鲜艳,为窑洞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窑洞的顶部呈拱形,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稳固,而且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夜晚,我常常躺在土炕上,望着拱形的顶部,想象着外面世界的模样,在无尽的遐想中渐渐入睡。窑洞的存在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这为窑洞的建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先辈们就地取材,用简单的工具在黄土坡上挖掘出一个个窑洞,这些窑洞冬暖夏凉,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

炎热的夏天,当外面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时,走进窑洞,立刻会感到一股清凉扑面而来,窑洞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宜人的区间,让人忘却了外面的炎热。在寒冷的冬天,外面寒风凛冽,冰雪纷飞,窑洞内却温暖如春,土炕下面连着灶台,做饭时产生的热气顺着炕洞传遍整个土炕,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身上暖烘烘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窑洞见证了故乡人的勤劳与坚韧,在窑洞前的小院里,故乡人总会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春天,嫩绿的菠菜、韭菜破土而出,给小院带来了生机;夏天,红彤彤的西红柿、长长的豆角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秋天,金黄的南瓜、火红的辣椒堆满了角落,让人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故乡人每天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窑洞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故乡的窑洞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逢年过节,窑洞内外热闹非凡——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打扫窑洞,贴上喜庆的春联和窗花,把窑洞装点得格外漂亮;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孩子们则在窑洞前的小院里放鞭炮,清脆的鞭炮声充满了浓浓的年味。端午节,奶奶会在窑洞门口挂上艾草,为家人祈福安康。她还会亲手包各种口味的粽子,那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离开了故乡,到县城里工作,在繁华的闹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然而,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窑洞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温暖的土炕、质朴的窑洞墙壁、充满生机的小院以及故乡亲人们的笑容。

如今,再次回到故乡,窑洞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虽然有些窑洞已经不再有人居住,显得有些破败,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情感却丝毫未减,望着那熟悉的窑洞,我仿佛又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在窑洞里嬉笑玩耍,看到了长辈们在土炕上辛勤劳作的身影。故乡的窑洞,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灵魂的归宿,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