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清晨,煤机公司圆环链车间材料库房一片繁忙景象,前来领取物料的职工接踵而至。材料员杨博义在库房中不停穿梭,时而手脚麻利地发放材料,时而专注严谨地核对物资出入库信息。在大家的印象中,杨博义细致入微、尽职尽责,也正因如此,他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圆环链车间的“大管家”。
在旁人眼中,材料员这一岗位不过是跑跑腿、动动嘴,拿着领料单把配件领回来即可。然而杨博义深知,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库管,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不但要仔细核算好每一笔账目,更要将种类繁杂的工器具、配件信息烂熟于心。
“刚接手材料员这份工作的时候,面对这些不同型号、五花八门的设备配件,我真是一头雾水,找个小零件都得耗费老半天……”杨博义说,为了能快速熟悉业务,他主动向其他车间的材料员请教,利用闲暇时间刻苦记忆材料型号及技术标准。
“既然选择做这行,那就得用心做到最好,现在设备、配件的性能和规格,我都门儿清。”杨博义嘴角上扬,一脸自信。
翻开他的手机微信运动记录,每天的走路步数都在13000步左右。从车间库房到公司库房,再到生产线,他日日往返在“三点一线”间,哪件该领、哪件不能发,杨博义心里都有“一杆秤”。
杨博义(右)和工友检查圆环链卧式拉伸矫正机防护罩
“设备配件关乎车间安全生产,哪怕出现一丁点儿差错,都会延误设备维修与配件更换的进度。”杨博义神色凝重地说。
材料员就是安全生产的“后勤军”。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只要接到电话,他都能第一时间将工作面急需的材料配件协调到位、及时送达。
“找博义领配件可不容易,必须交多少旧的,才能领多少新的。”圆环链车间职工慕春敏说到。为管控好材料成本,杨博义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哪怕一个小小的滚轮销、一颗螺丝钉,他都能和前来领料的检修工掰扯好半天。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理解了,渐渐养成了“不拿旧料不换新”的良好习惯。日常工作中,他带头践行降本增效理念,竭尽全力削减成本,及时回收可用配件、材料,同步更新记录台账,每班回收材料的种类与数量也都详实记录,确保随时可用。
多年来,杨博义宛如一颗坚韧的螺丝钉,扎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演绎着不凡,用满腔热忱书写着对煤机事业的赤诚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