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村斜井恢复生产建设的
关键时期
有这样一支队伍
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 “安全灯塔”
凭借着矢志不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深深扎根井下一线
用实际行动
为矿井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他们就是
王村斜井通风区
一支缔造了连续17年
安全“零事故”成绩的卓越团队
精筑通风“安全坝”
通风区干部职工正在讨论KJ95安全监测监控分站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线路布置
自王村斜井资源再利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以来,通风区便将通风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淘汰原有的KJ66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升级全新的KJ95安全监控系统。面对井下工作点多、线长、人员短缺等不利条件,区长张朋身先士卒,每天带领全队人员扎根现场,加班加点,在井下三个采区安设井下分站8个,铺设光缆3000余米、缆线5000余米、各类传感器48个,提前一周完成全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对井下通风状况的全方位、实时化精准监测。定期测量每一条巷道的风量数据,认真做好通风设施维护工作。严格把控通风设施施工、安装与维护的每一个环节,更换井下老化风门6套,翻修构筑永久密闭16道,修复清理井下排水沟2800米,使矿井通风系统整体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节约成本勇攻坚
在资源再利用项目稳步推进进程中,通风设施维护班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井下30余道密闭前的木质栅栏出现不同程度老化腐蚀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通风区迅速召开技术讨论会。
“要是全部更新,成本太高,而且耗费时间长,咱们不能干等着。矿上号召用‘紧日子’过‘好日子’,咱们可以利用废旧的角铁、钢筋,自己切割、焊接,自制栅栏,这样既坚固耐用,又能节省资金。”通风区党支部书记闫志豪提议到。征得全队一致同意后,大家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从井下实地测量、精心画图,到制作安装,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所有自制栅栏全部安装到位,不仅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还为企业节约资金万余元。
严抓细管提效能
李建武(右二)正在为职工讲解多功能气体检测仪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
日常工作中,通风区极为重视内部管理工作,严格依照生产矿井标准开展各项业务。建立并完善井下系统巡视检查、通风设施设备维护、防灭火管理、班组隐患排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提升了区队的安全管理水平。
持续深化安全教育,组织党员与职工开展“一帮一”安全知识学习、“党员身边无事故”、事故案例分析等互动式学习活动,有效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建武每旬定期为职工授课,毫无保留地分享业务技能与工作经验,整支队伍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王村斜井通风区以实际行动诠释“安全先锋 通风楷模”的责任担当,凭借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拼搏精神、严谨的管理方式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为矿井安全与恢复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