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5-11     作者:杨江锋     来源:物资供销分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岁月的脚步总是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妈妈已是白发苍苍,每当看到放在箱子里的枕头顶、布鞋、绣花鞋时,便勾起了我深藏的记忆!

妈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勤劳、善良、朴实、宽厚、豁达、心灵手巧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了。从我记事起,妈妈除了干农活、料理家务、帮邻里蒸花馍外,总是那么忙碌,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当夜幕降临,她就会在昏黄的油灯下为家里人缝衣服、改衣服、钉扣子、锁扣眼,那时候条件艰苦,经常是大的穿新、小的穿旧,小的穿不上了,再把这点布用在别的地方,总之不舍得糟蹋一丝一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打袼褙是妈妈必做的事。每年夏天,妈妈都会把家里的旧衣服或者旧单子收集起来,清洗完后装进袋子。等到农闲太阳光线好时,先把家里的所有门板都卸下,平支在院子里,再煮一大锅糨子(即面糊),开始打袼褙。打第一张袼褙时,先在门板四周抹上糨子,然后把大块铺衬铺平粘在板上作袼褙底,再将小一点的铺衬一块块压茬在大铺衬上,就这样一茬压一茬重复糊五六层,直到最后,用大块铺衬作袼褙面。晾晒一至两天后,揭下来压到炕上就成了一张既硬朗又富有韧性的成品袼褙。

纳布鞋是妈妈的必备技能。冬季来临,妈妈就着手准备做鞋的材料,从集市上买来胶鞋底、白布、条绒布、的确良、花布、针头线脑等一些必备品,再打开珍藏已久的鞋样夹,选出要做的尺寸和样式,拓在袼褙上,剪出鞋底和鞋帮,带上顶针,缝上提前买好的布料,一手攥住鞋底扶着鞋帮,再用戴着厚布套的另一只手,通过锥、绱、钳、紧一气呵成,就这样来回重复同样的动作,经过两三个夜晚,一双崭新的鞋就会在她的手中呈现出来,最后用楦头楦出来,鞋就做成了。

绣枕顶是妈妈的拿手好戏。绣花是妈妈腊月的主要营生,最喜欢绣莲花、梅花、牡丹、石榴、喜鹊等,妈妈绣出来的花,图案丰富、针脚密实,村里很多新媳妇都向妈妈讨教过。染线时,妈妈会先去街上购买染料,然后将丝线染成不同颜色晒干备用。打样,先把袼褙剪成2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再蒙上绸子、缎子等布料,最后贴上剪好的花样,打样就完成了。

蒸花馍是妈妈的特有技能。对于陕南农村来说,花馍是过年、庆寿、乔迁、上梁、婚丧嫁娶、小孩过周岁等的最佳礼品。妈妈理所当然地成了村里的红火人,不管忙与闲、晴与阴,只要四邻八舍和亲朋好友上门来请,妈妈总是有求必应。借助剪刀、梳子、擀面杖、筷子等工具,揪、揉、捏、压、剪、切、按……在妈妈灵巧的双手下,一块块面团就变成莲花、石榴、牡丹等造型别致的花馍,上锅蒸熟后,配上五颜六色的点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便诞生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打袼褙已不常见,土布鞋也远离了人们的生活,绣枕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远在他乡的我,每每想起妈妈,便仿佛看到那段岁月在静静流淌……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