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裹挟着麦香掠过矿区,地面上的农人忙着收割金黄的麦浪,而百米井下的巷道里,煤矿工人正用汗水浇灌另一种收获。芒种时节的阳光照不进地心深处,但矿工们的安全帽上,矿灯永远亮着,照亮他们与煤壁对话的征程。
清晨六点,更衣室里叮当作响。矿工们套上浸透盐霜的工装,腰间的自救器、矿灯、瓦斯检测仪依次扣紧,像是披上奔赴战场的铠甲。井口猴车下降时,耳鸣声与心跳共振,他们知道,这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巷道里,潮湿的岩壁沁出细密的水珠,混合着煤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割煤机的轰鸣代替了布谷鸟的啼叫,液压支架的钢铁臂膀托起煤层,每一次切割都如同收割麦秆般精准,不同的是,他们收获的不是可见的金黄,而是深藏地下亿万年的光与热。
午餐时分,巷道拐角处成了临时食堂。矿工们倚着煤壁席地而坐,饭盒里的饭菜虽已凉透,却依旧吃得狼吞虎咽。安全帽倒扣在煤堆上,成了天然的小桌。煤矿与麦田并肩生长。这些片刻的松弛,是地底世界最珍贵的绿洲。
芒种的雨说来就来,地面上的雨水顺着通风管道渗入井下,为燥热的巷道送来一丝凉意。矿工们却无暇感受这份清爽,他们专注地盯着煤流输送带,看着乌黑发亮的煤块鱼贯而出,像极了麦收时节装满拖拉机的麦粒。这些沉睡的“黑色金子”,将在不久后化作万家灯火、工厂轰鸣,成为支撑人间烟火的脊梁。
升井时,暮色已漫过矿区。矿工们褪去沾满煤泥的工装,露出被汗水浸泡发白的皮肤,脸上的煤灰却洗不净眼角的笑意。澡堂蒸腾的热气里,他们谈论着今天的产量,也谈论着家里的麦田是否已收割完毕。井口广场的电子屏跳动着当日采煤数据,这数字背后,是无数次弯腰、无数次搬运、无数次与机械的默契配合。
夜渐深,矿区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地面上,农人将新麦堆成小山。矿井下,夜班工人已接过接力棒,继续开采这份深藏地底的“收成”。芒种的意义,或许不仅在于收割与播种,更在于那些默默在黑暗中耕耘的人。他们让沉睡的煤海苏醒,让光明与温暖漫过人间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