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备战国家级 省级救援技能竞赛
连日来
救护大队
坚持“以赛为令 向战而训”的理念
以“实战化 标准化 体系化”为核心
全面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不断提升全体指战员的综合救援能力
晨光里的热身
“正步走!一二一!”每日清晨,西区中队长杨飞的指令已响彻训练场。队员们目光如炬、踢腿生风、摆臂如刀,将军姿、齐步、正步等队列动作训练至毫米级精度。
为攻克“全流程一遍过,动作达到质量标准化验收水平”这一硬指标,该队通过“分解训练+全要素合练”的模式,白天逐项打磨单兵动作,夜间复盘纠偏细节。所属三支中队同步实施“日通报、周评比、月考核”机制,确保全员达到“站如松、行如风”的任务标准。
“动作整齐划一,靠的是每天两小时站军姿抠细节、摆臂定型练耐力的‘硬功夫’。”刚通过队列月度考核的队员张杰超抹去额头的汗水,言语中透着自豪。
从“及格线”到“战斗力”
14时,烈日炙烤着大地,训练场上步伐铿锵,器械推举的闷响声此起彼伏,两公里跑、爬绳、单杠、检力器、举重等基础科目轮番上演……为贴近实战,该队在体能训练中动态穿插战前检查与医疗急救科目,随机抽取小队限时完成氧气呼吸器校验、救援装备完整性核查,确保“装备零故障、响应零延迟”;模拟井下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场景,要求队员在体力透支状态下依然精准完成急救操作;开展多科目协同演练,将体能消耗与救援技能深度融合,全面检验队员在极限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两公里跑进10分钟,爬绳3.5米,单杠8个,这是救护队员的‘及格线’!”刚完成器械训练的小队长张成成指着成绩公示栏说到。为激发练兵动力,该队设立了“体能进步之星”“优秀标兵”等奖项,并严格执行“单项不合格即扣罚分管副队长”的铁规,倒逼训练质效提升。
星光不负晚自习
“采用均压技术防灭火时,《煤矿安全规程》是如何规定的?”
“应有完整的区域风压和风阻资料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必须有专人定期观测与分析采区和火区的漏风量……”队员郭佳兴起身作答,声音铿锵有力。
……
21时30分的大队学习室里,灯火通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理论知识考问。
“现在晚自习比高考还紧张!”副小队长刘勇杰一边说着,一边在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上标注着重点。
针对理论薄弱环节,该队通过“每日一专题、每周一测试、每月一竞赛”模式,将枯燥的条文转化为案例推演、口诀记忆法,使理论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建立“错题本追溯”制度,对反复出错的队员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知识盲点动态清零。
“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练兵备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救护大队全体队员将这种信念和毅力变为实际行动,在艰苦任务中锤炼、在实战化训练中淬火,努力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救援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