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10-06     作者:王伟     来源:铁运分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关中平原的中秋,总带着股子透亮的爽利。风从渭河边刮过来,掠过高高的白杨树,把叶子吹得哗啦啦响时,暮色就顺着塬坡漫下来了。最先亮起来的不是灯,是东边天际的月亮——不像江南的月亮那样裹着水汽,秦地的月来得干脆,像从老窑里刚取出来的瓷盘,带着三分冷冽,七分清亮,一上来就把光洒得满世界都是,连村口那棵老槐树的枝丫,都映得清清楚楚。

巷子里早飘着油香了。王婶家的油锅滋滋响着,滚油里翻着金黄的月饼胚子,是陕西人最爱的提浆月饼。皮儿脆得咬一口能掉渣,馅儿里的青红丝、核桃仁混着冰糖,甜得扎实。我蹲在灶台边看,王婶手里的长筷子翻得飞快,嘴里念叨着:中秋的月饼要炸透,就像日子要过得实在一样。她家的小孙子攥着个刚出锅的月饼,烫得直跺脚,却舍不得松手,油星子沾在嘴角,像沾了颗小月亮。

不远处的老戏台前,秦腔班子已经搭好了台。弦胡一拉,板鼓一响,穿红挂绿的旦角刚亮开嗓子,台下的人就拍起了巴掌。挤在人群里,身边的大爷嗑着瓜子,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自家蒸的枣馍——馍上印着字,枣子嵌得密密麻麻,咬一口满是麦香和枣甜。月亮越升越高,银辉落在戏台上,照得演员的水袖泛着光,连唱词里的团圆二字,都像是裹了层月光,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家里的饭桌就摆在院子里,方桌上铺着粗布桌布,摆着刚端上桌的油泼面、切好的月饼。蒸好的红薯摆在盘子里,热气腾腾的,甜香混着桂花香飘过来。父亲端起茶杯,指着月亮说:你看这月,照着咱陕西的塬,也照着你在外头的城,不管走多远,看见它就会想起家。

夜里的风凉了些,裹紧了身上的薄外套,看着远处的塬坡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轮廓。巷子里的秦腔还在唱,孩子们提着纸糊的灯笼跑过,灯笼上画着嫦娥奔月,烛光晃啊晃,像落在地上的星星。

原来秦地的中秋,从不是单一的圆。是金黄的月饼,是戏台上的秦腔,是家人围坐时碗里的热面,是月光下塬坡上那抹熟悉的轮廓。这月亮照了千年,照过古人的乡愁,也照过今人的团圆,它落在油泼面的热气里,落在秦腔的唱词里,落在每一个陕西人心里,把的味道,熬得比月饼的馅儿还甜,比桂花香还绵长。

等夜深了,戏散了,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灭了,只有月亮还悬在天上,那光洒在青石板上,洒在塬坡上,洒在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棂上。我知道,这月光会陪着在外的人回家,也会陪着守家的人,等下一个团圆的中秋。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