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8-21     作者:徐妍     来源:西卓煤矿     【字体: 】     浏览次数: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在陕西渭南长大的我,对国防的最初印象,源自儿时听爷爷讲述的故事。那些战火纷飞的往昔,英雄们保家卫国的热血事迹,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国防崇敬与向往的根苗。随着岁月的推移,我对国防的理解逐渐从懵懂走向深刻,从遥远的故事中走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学生时期,每年开学的军训是我与国防教育亲密接触的契机。站军姿时,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双腿酸痛难忍,可教官那威严又充满鼓励的眼神,让我咬着牙坚持。正步走训练,一遍又一遍地抬腿、放下,整齐的脚步声回荡在校园,我体会到了纪律与团队协作的力量。这看似枯燥的军训,实则是国防教育的启蒙,它让我懂得,保家卫国不仅需要一腔热血,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扎实的本领。

学习之余,我最爱去的地方是渭南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古代兵器、近代抗战文物,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从秦国锐士的青铜剑,到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枪支,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让我看到,从古至今,国防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六国,奠定华夏根基;近代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投身国防事业,浴血奋战,才抵御了外敌入侵,赢得民族独立。这些历史故事,时刻提醒着我,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民族尊严的坚强后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了一次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位退伍老兵。他虽已两鬓斑白,但身姿依旧挺拔,眼神中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他讲述着自己在边疆服役的经历,那里环境恶劣,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夏季蚊虫肆虐,可战友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站岗放哨,睫毛上结着白霜也纹丝不动;在崇山峻岭间巡逻执勤,深一脚浅一脚踩过泥泞,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国防事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人用坚守写就的奉献史诗。

如今,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进的战斗机编队在蓝天划出壮丽航迹,航空母舰编队驶向深蓝守护海疆,火箭军的大国重器在戈壁荒原铸就钢铁长城。这些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我们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挺直腰杆的底气和尊严。而这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的日夜钻研,是军人在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是全国人民对国防事业的默默支持与热切关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虽然我没有机会穿上军装奔赴边疆,但我始终相信,爱国拥军、守护国防的方式有千万种。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用踏实的奋斗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因为我明白,国防事业从来不是某一群人的专属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同使命。

只有当国防意识融入血脉,当爱国情怀扎根心底,当每一个人都成为国防建设的参与者、守护者,我们的国家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我们的民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前行。这份扎根心底的国防印记,终将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让“强国梦”“强军梦”在代代相传中照进现实。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