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者:杜海波     来源:百良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鏖战194

穿越239米地质屏障

顶底板夹矸厚度缩减至0.3

煤层倾角逐渐变小

......

随着煤层赋存状态渐趋稳定

曾是拦路虎的边角煤工作面

地质构造难题

被百良公司成功攻克 

综采工作面过构造,向来是制约矿井生产效率的硬骨头。今年年初,自大、小切眼对接以来,百良公司在回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差异明显,不仅加大了回采难度,更对顶板管理、设备运行以及煤质管控造成极大影响。

面对困难挑战,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指挥,职能部室紧密协调配合,基层区队现场落实执行,全员联动、攻坚克难。坚持每天召开协调会,对夹矸揭露形态、煤层变化、顶板管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全方位观测与记录,确保第一时间精准掌握真实可靠的地质数据;地质测量部动态分析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对回采工作的影响,及时向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机电动力部等部门提供精准的写实报表;安全监察部利用班前会、专题会等时段,加强对作业规程、过构造带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宣贯学习,定期组织安全风险研判,指导区队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安检员每班专盯制度,确保现场监管到位、安全作业落实到位;综采队依据地质探查预报及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加强支护、调整坡度、控制采高等针对性措施,有效化解了顶板压力异常、片帮、设备负荷增大等风险。

针对坚硬岩石和全岩构造,只能采用打眼放炮的传统方式艰难推进,这给煤质管控增加了不少难度。但越是困难,我们越要精益求精,在煤质管控上算细账,力求效益最大化。生产技术部部长孔小平说。 

该公司从稳源头、重过程、抓细节入手,针对回采过程中煤层赋存条件变差、沉积环境变化等影响,紧盯井下作业现场,重点加强对工作面顶底板起伏区等异常区域的管理。严格控制工作面采高,严禁割顶留底,最大限度减少工作面破岩范围,提升原煤回采效率。顶板破碎时,及时拉起前架支护顶板,防止大量矸石混入煤流,从源头控制灰分,保证原煤质量。

“7月份,公司原煤发热量最高达到4609大卡。接下来,随着构造逐渐减少,我们将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采掘工艺等方面持续发力,科学组织生产,强化煤质管控,确保多出优质煤、多采效益煤,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该公司副总经理蒙旗表示。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