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是检验真知的“试金石”,更是淬炼本领的“练兵场”。为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公司党委有序开展本部员工下基层交流活动。近期,微信公众平台特别推出“蹲点日记”栏目,以一线视角记录本部员工扎根基层的实践历程。
让我们跟随笔尖的记录,触摸基层脉搏,感受蜕变力量。

矿业公司老干部业务中心主任师谢莉(左)正在查看煤机公司液压阀车间企务公开资料
根据公司机关本部统一安排,我于7月7日起,在煤机公司开展了为期15个工作日的下基层交流活动。这段实践经历,是我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宝贵契机。
初到煤机公司,我首先系统熟悉了纪检监察业务工作流程。期间,同纪委同事重点围绕上级安全督导问题整改、“干部走动管理”制度落实等工作展开联合检查。不同于纸面学习,实地核查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执行力”的具象化考验。大到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全员培训到位,小到一颗松动的设备螺栓是否重新紧固,都要落实到人、整改到位。在逐环节核验、逐事项追溯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一项工作从部署到见效,背后是干部职工反复对接协调、盯办跟进的实干,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担当,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精神,让我真切体会到“执行力”的要义,正是藏在每一次主动沟通、每一轮细致核查、每一回持续跟进中。
在车间跟班学习期间,基层职工的专业与高效让我深受触动。从液压阀车间规范严谨的班前会流程,到技术人员与班组长围绕设备操作的耐心讲解,再到各生产环节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让我直观感受到煤机职工对“品质”二字的执着。在铆焊车间,焊接机器人的作业场景令我印象深刻,2名工作人员完成材料精准安装、尺寸精细调节后,机器人便按照预设程序自动完成焊接作业,不仅焊缝平整均匀,作业效率也大幅提升。“以前这项工作得5个人配合,现在不仅减少了3名人力,产品合格率还提高了近15%。”亲眼见证机器人作业的精准高效,再听着同事的介绍分享,我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不仅是安全生产的“稳定器”,更是效率变革的“加速器”,也进一步刷新了我对“智能化转型”的认知。
此次下基层交流,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让我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也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既需要“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更需要“能扛事”的过硬技能,唯有在实践中主动补短板、锻长板,成长为懂业务、善协调、能应急的“多面手”,才能在各类挑战面前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今后,我将把从基层实践中汲取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高效的协调能力、更扎实的业务水平破解问题,切实把基层所学融入日常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