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韦佳妮     来源:物资供销分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关中之地,自古便是帝王之州。八百里秦川,东有潼关之固,西有大散关之险,南踞秦岭,北依北山,四塞以为固。这片土地见证过周秦汉唐的盛世气象,也承载着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兴衰更迭。

今次再访关中,却见另一番景象。

汽车驶过渭河平原,窗外麦浪翻滚,远山如黛。昔日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在新时代的生态建设中悄然重现。渭河水清了,岸绿了,河边多了垂钓的老者,也有了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沿着滨河步道骑行。这般景象,在十年前尚不可想象。

我曾在资料中见过往昔的渭河——河道狭窄,污水横流,每逢干旱季节,河床裸露,风起时黄沙漫天。而今站在渭河岸边,但见水面宽阔,清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时有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这般变化,非自然之功,实乃人力所为。听说这些年来,沿岸工厂进行了环保改造,污水处理严格了,河堤加固了,两岸还建起了生态公园。这条母亲河终于重现生机。

秦岭北麓的变化更是令人惊叹。昔日这里采石场林立,山体裸露,每逢大雨便有泥石流之患。如今却见满山苍翠,绿意盎然。我遇到一位姓张的护林员,他在山里工作了二十多年。老张告诉我,最开始封山育林时,不少村民不理解,觉得断了他们的财路。后来政府引导大家发展生态旅游、种植经济林木,现在大家的收入反而增加了。你看那山上的蜂箱,每年产的土蜂蜜能卖好几万呢。老张指着远处山腰上的几排蜂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在关中农村,变化同样显著。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村道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立在路口。我随意走进一户人家,院子里的柿子树挂满了青果,墙角种着月季和菊花。主人老李热情地邀我喝茶,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他感慨道:以前村里垃圾随处扔,污水到处流。现在好了,家家讲卫生,村里还建了污水处理站,你看这环境多舒坦。老李的儿子在县里工作,周末常带着孩子回来,小孙子就喜欢回老家,说这里的天空比城里蓝,星星比城里亮。

夜幕降临时,我站在古城墙上远眺。现代都市的霓虹与古都的韵味交织在一起,护城河水映照着两岸的灯光,恍若时空交错。这座城市在发展中守住了根脉,在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了乡愁。

关中平原上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缩影。从政府规划到百姓自觉,从生态修复到环保理念的普及,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书写新的篇章。人们终于明白,发展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之和谐共处;进步不是摒弃传统,而是在创新中传承。

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还在继续。美丽中国建设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步努力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重塑着我们的家园。关中大地上的点滴变化,正如这个国家的万千气象,在时代的长河中,静静地绽放着新的光彩。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