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是对MT 163-1997《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表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与MT 16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表型号命名(见4);
——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电源及充电的技术要求(见5.4);
——将测尘仪粉尘浓度测量相对误差:±10%或±25%,改为:射线类±15%,其他类±20%(见5.6,
1997年版的4.5);
——将总粉尘测尘仪采样流量误差不大于5%,呼吸性粉尘测尘仪采样流量误差不大于2.5%,改
为采样流量误差不大于3%(见5.8.2,1997年版的4.7.2);
——将采样流量稳定性中采样流量变化不大于5%提高到不大于3%(见5.8.3,1997年版的4.7.3);
——将“采样时间误差要求由采样时间等于或小于1min时,误差不大于2%,采样时间大于1min
时,误差不大于3s”改为“采样时间误差应不大于1.0s”(见5.9,1997年版的4.7.4);
——增加连续工作时间的技术要求(见5.10);
——将“测尘仪带电回路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Ω;耐潮试验后不小于1MΩ”改为
“测尘仪带电回路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得小于50MΩ;耐潮试验后不小于1.5MΩ”(见
5.13.1,1997年版的4.8.1);
——增加测尘仪采用轻金属外壳时,应通过摩擦火花试验的要求(见5.15.5);
——增加了采样器连续工作时间的试验方法(见6.9);
——增加了摩擦火花试验方法(见6.21);
——检验规则项目表中增加了连续工作时间,外壳材料摩擦火花要求(见第7章的表5、6.19,1997
年版的第6章中表5);
——增加了外壳上设置“Ex”、“MA”标志和计量器具标志的要求(见8.1.1);
——增加了使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见8.2.4)。
请注意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尘防治及设备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铁法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文、陈福民、赵政、隋金君、郑磊、刘国庆、付建涛、黄金星、柳玉磊、张小涛、孙健、邸志强、曲宝、毕强。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MT 163-1987
——MT 163-1997
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表的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以下简称测尘仪)。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 3836.4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 13813 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20964 粉尘采样器
AQ/T 1043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MT/T 154.10 煤矿用安全仪器仪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
MT/T 394 呼吸性粉尘测量仪采样效能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尘仪稳定性相对误差 relative error in stationary of dust meters
测尘仪对粉尘浓度校准块(板)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和粉尘浓度校准块(板)的定值之差与粉尘浓度校准块(板)的定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