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的。
本标准代替MT/T 700—1997《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与MT/T 700—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阻化率”的术语和定义(见3.2,1997年版的3.2);
——增加了“原煤样”和“阻化煤样”的术语和定义(见3.5,3.6);
——修改了阻化率、阻化寿命要求中对煤种的限制(见4.1、4.2,1997年版的4.1、4.2);
——修改了腐蚀率单位(见4.3,1997年版的4.3);
——删除了原标准中对砷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技术要求(1997年版的4.5,4.6);
——增加了阻化剂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见4.4,1997年版的4.6);
——修改了原检验装置(见5.1.1,1997年版的5.1.1);
——增加了粉碎机的仪器设备(见5.1.1);
——修改了托盘天平的感量(见5.1.1,1997年版的5.1.1);
——删除了原标准煤样的制备中低温干燥的过程(见1997年版的5.1.2);
——修改了阻化剂水溶液的制备、原煤样、阻化煤样制备方法(见5.1.2,1997年版的5.1.2);
——增加了最大吸液量试验(见5.1.2.3);
——修改了试验步骤内容(见5.1.3,1997年版的5.1.3);
——增加了阻化率的计算公式(见5.1.4);
——增加了阻化寿命的计算公式(见5.2);
——删除了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刚、于斌、梁运涛、杨波、罗海珠、周勇、吴刚、任伟、李家君、王连聪、唐辉、于贵生、王振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MT/T 700—1997。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防火用阻化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除高硫煤外的煤矿井下煤层和井上采落煤炭的防火用阻化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2042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AQ 1019 煤层自燃发火标志气体色谱分析及指标优选方法
《煤矿安全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阻化剂inhibitor
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化学药剂。
3.2
阻化率inhibitory rate
在实验室特定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检验阻化剂阻化效果时原煤样和阻化煤样产生的CO体积之差与原煤样产生的CO体积的百分比。
3.3
阻化寿命life of prevent oxidize
在实验室特定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阻化剂能够有效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时间。
3.4
腐蚀率erosion rate
在实验室特定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阻化剂对规定尺寸的金属试片日浸渍失重值。
3.5
原煤样 raw coal sample
原始采集经实验室制备粒度为0.35mm~0.56mm未添加任何阻化剂的煤样。
3.6
阻化煤样inhibitory coal sample
在原煤样基础上添加阻化剂的煤样。
4 技术要求
4.1 阻化率
阻化剂的阻化率应不小于40%。
4.2 阻化寿命
阻化剂的阻化寿命应不小于200min。
4.3 腐蚀率
阻化剂对普碳钢的腐蚀率应不大于0.02g/h·m2。
4.4 阻化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阻化剂使用时,应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无腐蚀性伤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阻化作业完成后,作业场所的空气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的规定,采煤废水应符合GB20426中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