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校丁亮从西安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进入煤机公司铆焊车间,先后担任技术员、车间主任。2018年担任技术质检部部长以来,他积极带领公司技术骨干完成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各项工作。
从小吃苦,方才从容走出农村
校丁亮的老家在渭南市辛市镇里仁村,祖辈几代都是勤勤恳恳的农民。他的童年没有肯德基、薯片和可口可乐,有的只是粗茶淡饭和干不完的家务活。
学生时代,校丁亮是穿着最朴素的学霸;工作后,他是穿戴最整齐的“学生”。为了学到技术,他总是放弃休息,主动深入一线给工人师傅帮忙,学习他们如何干活;不懂的地方总是反复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那时候是真苦啊!有时候掏掏兜里,连买一碗面的钱都不够。”校丁亮感叹到。
敢啃“骨头”,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6年,校丁亮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技术被公司聘任为铆焊车间主任一职。刚刚上任的他便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负责SGZ730/320刮板运输机整机维修项目。校丁亮以不畏难的攻坚精神,多想、多干、多钻研,与1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技术攻坚队,团结共进,研究摸索,一边找标准、查资料,一边定工艺、定方案。在这关键的时期,校丁亮的父亲身体不适,妻子正在待产期,面对维修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工艺复杂等多方压力,校丁亮把对家人的亏欠转化为工作动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如期完成了整套SGZ730/320刮板运输机的维修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矿方认可。
“没能照顾父亲,是我对家人最大的亏欠,没能迎接孩子的出生,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坚信,坚持负责和专注认真,定会有所收获。”校丁亮的眼中透露着坚毅的目光。
勇于拼搏,成就最美青春
面对困难,勇于拼搏是校丁亮的一贯作风。为加强该公司科研项目的建设及实施工作,33岁的校丁亮和他的年轻团队组织申报陕煤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4项、厂矿级项目1项。
他主导设计的“矿山救援队用健身检力器”,不仅适用于室外恶劣环境训练,还满足了矿山救援队高强度、高频率训练要求,此项专利技术在2020年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由他独立设计的带锯机自动下料装置,在减少下料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效果显著,该技术获得2020年度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今年3月份,他被矿业公司评为2020—2021年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以新的面貌、新的目标、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多剖析、多思考,实事求是把创新工作做好做实。”奋进新的征程,校丁亮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