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晚八时,在董矿分公司的原煤装车点,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工作人员仍在紧张繁忙的装车。
“我们在保证澄煤入渝的基础上,加强拓展地销市场,每日装车量陡增,职工们虽然工作量加大,但看到公司生产出的原煤源源不断地从我们这里运往周边各省市,缓解了周边的煤炭供应紧张、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大家都是说不出的高兴……”该公司运销科科长王贵斌说。
为确保冬季煤炭供应,自三季度以来,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精神状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公司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充分抢抓市场机遇,开足科技马力,安全组织生产,千方百计提产量、稳质量、拓市场、巧运营、强管控、促发展,创出了较为优异的经营绩效,截至9月底,全年已完成利润1.5亿元。
走进该公司集控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端坐在屏幕前观察各种数据,不时轻点鼠标完成各项指令。围绕全力推进矿井安全智能化开采,该公司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目标,加快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井下所有水泵房、水仓、煤溜运输、压风和变电所的智能化集控。全新的智能化系统使井上下多个机房硐室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视”,井上下共计减少运行人员70余人,每年可节省680余万元;全新的智能化系统还可根据水位和井下用电负荷“移峰填谷”,动态确定开、停水泵时间,大幅降低用电成本。
“伴随着矿井各环节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公司借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方向不断发展,在减人提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人半功倍’的效果。”该公司机电副总马宗文说到。
为提高煤质,该公司科学谋划、超前管控,把增效的着力点放在煤质管控上。成立煤质管理小组,构建煤质网络,实行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监管考核制度,将煤质管理压力传递到生产一线,将考核指标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充分发挥业务部室管理人员和安检员、群监员现场监管煤质的责任,对存在煤质隐患的加大考核力度。同步做好地质构造影响区域与正常采面的“分装、分运、分选”工作,使每一道生产工序和每个生产、运输环节都在严格检查的范围之中,进一步提高商品煤的“含金量”,用稳定可靠的煤质来开拓市场,提升矿井创效能力。
为了保障煤炭供应,该公司还安排党政班子成员及职能科室人员轮流深入生产现场带班、值班,以便快速及时协调组织生产,确保原煤生产、运输等系统高效运行。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生产任务,实施了生产管理人员现场轮流值班等措施,严格执行三大规程,有针对性做好安全预想,坚决做到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说。
进入四季度,该公司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方百计达产能”要求,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智能化矿井建设与煤质管理为重点,从队伍建设、源头设计、现场管理和设备的预防性检修等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开采次序及进度,合理安排煤炭生产采运设备配比,最大限度挖掘内部生产能力,向着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拼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