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鱼鱼、浆水搅团……”
听到小区门口熟悉的叫卖声,顿时觉得口舌生津,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吃一碗浆水凉鱼鱼,简直是人间美味。熟悉的小三轮,熟悉的大招牌,还有三轮车边那个熟悉的中年妇女。盛一碗面鱼鱼,浇上一大勺浆水菜,放点炒韭菜,一小勺蒜水水,顷刻间香味扑鼻。红色的辣椒油、翠绿色的韭菜、白得透明的面鱼鱼、姜黄色的浆水芹菜,还是熟悉的配方;吸溜一口,酸辣爽口,还是熟悉的味道。
在渭北地区,每年的六月至九月间,大街上就摆起了很多用三轮车支起来的浆水鱼鱼摊位。流动摊点没有座位,大多数人都是买了带走,也有人或站在摊边、或蹲在路边,直接吃了起来。不绝于耳的吸溜声,吸引得路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要上一两碗。
陕西人做浆水菜,用的是春天的西芹,摘洗干净,叶子和杆分开,用开水焯烫一下,放在无水无油的缸里,浇上滚热的面汤,放上适量的浆水引子一起发酵,四五天就成了。做好的浆水香味四溢,浓白的汤汁中,嫩绿的芹菜已变成姜黄色,看着诱人,吃着清爽。
浆水菜因食材普通,做法简单,取用方便,开胃解渴消暑,是农家常备的菜品。小时候的老家,谁家没有几缸浆水菜?谁家媳妇不会做浆水菜?农忙时节,大家都在地里抢收,顾不上做饭。打个搅团,漏个鱼鱼,下点汤面片,甚至是就个馍馍、稀饭,浆水菜就能吃一天,酸爽可口又能下饭。
外婆做的浆水菜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好吃,味道好还不长白花,村里的小媳妇经常来我家取经,外婆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教,走的时候舀一碗家里的老汤去做引子。每年春天蔬菜丰收的时候,外婆都会做好几缸浆水菜,放一年都不会坏,一直吃到来年春天,在没有大棚蔬菜的年代,腌咸菜、浆水菜就是寒冬的美味。母亲是漏鱼鱼的一把好手,母女俩合作简直就是双剑合璧。搅团鱼鱼最好使用玉米面加一点白面,纯白面鱼鱼总觉得少了些许味道。五碗玉米面、一碗白面加水和成糊,锅中加适量水烧开,将面糊慢慢倒入锅内不停地搅拌,这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搅团要燃,沟子抡圆”。搅团好不好吃,关键在于搅,既不能糊锅,又要受热均匀,只能不停搅动,估计这也是“搅团”之名的由来。搅好的搅团稀稠合适,筋道滑溜。舀到碗里放凉,切成块,凉拌热汤都可。而面鱼鱼还要再加一道工序,先盛一盆凉水放到锅边,左手拿漏筛,右手舀搅团,一勺搅团下去,漏勺下方无数的“小鱼”倏忽钻入水中,不一会功夫,一盆“小鱼”簇拥着在水里漂浮。母亲在锅边忙乎着,几个孩子围在锅边观看着,像巢中的小鸟张着嘴巴等着母亲投喂,母亲常常笑着称我们为“馋嘴猴”,也常常捞起一个个鱼鱼分别投喂进我们嘴里。搅团鱼鱼第一碗基本吃的是热汤的,因为还没有完全凉下来,等不及的就先吃热的,放点炒韭菜,浇一勺浆水菜,呼噜噜吃得真过瘾;吃完热的,再来一碗凉的,调上辣椒蒜水水,酸爽可口,回味无穷。
但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顿顿吃,浆水菜就成了我童年的噩梦。到了城里以后,家里再也没有做过浆水菜,小时候的浆水菜成了窗前的白月光,以前的噩梦变成了念想,每次逛集会就馋那一碗浆水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