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立冬,天气却暖如立夏。周末午后,暖融融的阳光透过窗户,泼洒在阳台的地面上,空气中漂浮的微小颗粒在阳光的照射下莹莹闪闪,煞是好看。窝在阳台的小沙发上,就着暖融融的日光将心神沉浸在手中的《史铁生散文精选》中。
史铁生,从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到五十九岁时因病离世,在人世间的这数十年里,他一多半的时间都在与各种病痛作斗争,就像他调侃自己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就这么一个身在泥沼中的人,创作的作品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为无数在尘世间苦苦挣扎的人指明了方向,寻到了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散文精选》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年轻时突然双腿瘫痪,巨大的落差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可无意间闯入的废弃古园却成了作者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人为什么要活和该怎样活这样一个千古难题的宁静之地。古园里宁静却热闹,静的是去的人不多,没有世间的喧嚣,便显得荒芜、幽静;闹的是古园里植物丰茂,没有人为干预,处处都是草木竞相生长的声音,使作者得以在生与死的艰难抉择中喘一口气,得以平抚住自己纷乱的心绪,得以在日复一日的思考中选择剖开自己血淋淋的胸口,去窥看自己即将破碎的心魂,去看清自身的前路,去找到人生的归途,去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散文还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那时的我正当青春年少,对作者内心到底是如何的痛苦与彷徨,又在彷徨过后最终获得了自我救赎,这漫长而又艰难的心路历程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时隔二十年,再回头重温,已能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种种复杂情绪,不论是对母亲突然离世的伤心与愧疚,还是勘破自身生死界限的旷达与乐观。
人的一生很长,长到一眼看不到头;人的一生又很短,短到只有数十载时间。每个人生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面临种种险境,这时候一定不要自怨自艾,举步不前;不要轻言放弃,丢掉坚持。在困境面前,更要大踏步的往前走,将一切喧嚣甩到脑后,迎难而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在“乘风破浪”的同时,不妨慢一慢前行的脚步,等一等身后白发苍苍的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不论遇到什么坎坷,都不要将坏情绪施加到父母身上,趁着父母身子骨还硬朗,多陪他们四处走走,和父亲聊聊时事,耐心聆听母亲的唠叨,不要像作者那样等到母亲去世后方才明白这个道理,毕竟那时一切都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