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西省的一座矿山上长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矿工子弟。2012年毕业后,我来到澄合从事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与矿山再续前缘。
身为矿工子弟,我曾经坚定地认为矿山是男人的“王国”,从来不晓得在矿山也有女人下井,而且还是个女劳模。不错,她就是1989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澄合矿务局老二矿女副总工程师赵伯璧老人。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听说澄合有一位女劳模,曾经天天下井,比男人还厉害。但终归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未曾有心灵上的触动。真正地去深入了解赵伯璧老人的事迹,还是在去年。
2020年是澄合建局(公司)五十周年。为了更好地宣传澄合五十年来的发展史,我翻阅了公司现存的《澄合矿工》《煤魂》等文史资料,深刻感悟风雨兼程五十载的澄合史诗。也就是在这些珍贵的史料中,我与赵伯璧老人“面对面”。
赵伯璧于1942年出生在四川荣昌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爷爷早年留学德国,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化工专家,全国政协常委,以80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毕业于中央大学,长期执教,于园艺颇有建树。然而,大学毕业那年,赵伯璧却放弃了留在重庆大矿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远赴他乡,到陕西省澄合矿务局老二矿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女矿工。2019年,她在公司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模范典型事迹报告会上这样说道:“我们那一代青年的信念是到边疆去,到山区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风风雨雨30余载的煤海生涯中,她与工友们一起打眼放炮,打柱放顶,装车推车,被大家称呼为“假小子”“女汉子”。在苦干和实干中,她从一个采矿大学生逐步成长为机电技术员、机电副总工程师,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累计下井次数超过5000次,井下行程十万公里,先后荣获40余项殊荣,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荣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作为党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党的十五大。面对诸多荣誉,她曾这样吐露心声:“荣誉是一种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奉献,每接过一本荣誉证书,就是接过下一赛程的接力棒,唯一的念头就是拼命往前跑,不能在这一棒落后。”
在澄合建局(公司)五十周年座谈会上,我怀着满满的崇拜和敬佩之情,认真聆听了年逾古稀的赵伯璧老人的座谈发言。她说:“我1963年在老二矿参加工作,亲眼目睹了一个百年老矿的荣辱兴衰,也见证了澄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50年发展历程。在这里,我感谢澄合给了我发展平台,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希望新一代澄合人能继续扛好这面旗,把澄合建设好,为国家能源发展服好务。”
巾帼不让须眉、寸心至老如丹。年轻时,赵伯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献给祖国煤炭事业;退休后,她仍然心系祖国煤炭事业,牵挂澄合高质量发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疆扩土,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薪火相传……在赵伯璧老人的先进事迹中,我看到了老一辈澄合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澄合精神,汲取到了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澄合力量。
无独有偶,在我们澄合还有很多优秀女性。用双脚走出一条“技能大师”之路的董矿分公司女工程师刘晓宁,30年如一日奔走在煤矿地质防治水一线,用双脚丈量每一个采掘工作面,被工友们称为“矿井地质活字典”,于2019年荣获第六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为煤矿水害治理技术及科研攻关提供了宝贵的地质资料。第七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澄合职工培训中心高级女讲师何化亭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尽职尽责,从一名大学毕业生逐步成长为职工培训中心的专业课教师骨干、教研组长,用初心和坚守为矿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技工人才。“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董矿分公司女职工张蕾大学毕业后,便坚守在煤矿安全生产一线岗位,埋首探索“压风机房、主扇房实现无人值守”新课题,书写新时代女大学生扎根矿山、奉献煤海的别样风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煤炭行业女性职工,我们一定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在各自的岗位中实现人生价值,赢得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