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1-02-23     作者:李晓会     来源:澄合网     【字体: 】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儿子满12周岁了。年前父母就念叨着,让我们春节一定要回去,今年孩子就满12岁了,他们要给外孙过“完灯”礼。父母的叮咛我记在心上,也特意把这个习俗告诉儿子。

在陕西关中地区有这样一个习俗,从孩子出生的第一个春节起,娘家人会在正月里给外甥"送灯","送灯"有祝愿孩子健康成长、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送灯”一直持续到孩子满12周岁,在孩子12周岁这一年正月,舅舅家最后一次给孩子"送灯",即"完灯",也叫“全灯”“满灯”,是最隆重的一次,同时也预示着孩子已经告别天真、幼稚的童年,开始步入阳光斑斓的少年时期。

记得小时候,正月里经常看到村口的小路上有人老远的挑着一对大红灯笼悠悠地走来。这一定又是谁家的舅舅给外甥送灯来了。这舅舅是相当神气的,一方面似乎在向路人炫耀,我给外甥送的灯又大又好看,是这村里最好的一对;另一方面像是在诉说家里有苗不愁长,我家外甥长大了,以后肯定有出息。村里的妇人是爱看热闹的,看的同时也不免在比较,除了灯笼这舅舅还给外甥带了些什么?是一辆时兴的自行车,还是给家里置办了新电器。这样看着不免在想,我家孩子12岁时娘家会送些什么呢?在送灯的舅舅与围观的路人无声的思索和对比中,这送灯才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兄弟来送灯,除了一对大红灯笼和其他礼物,还会给孩子包个大红包。主家必定是要款待一番的,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凉菜热菜,一盘接一盘,吃完菜,再下碗臊子面,这一顿饭从上午舅舅来一直要吃到半下午,吃的是酣畅淋漓,意味悠长。

我现在生活的地方离老家虽说不太远,但也需要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再加之工作原因,不是说走就能走,说回去就能回去的。渭北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关中截然不同,听老公讲,这边没有“完灯”礼这样的习俗,不免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点仪式感。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也慢慢被淡忘。如今对家乡习俗的回忆,谁说又不是乡愁的一部分呢!

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今年我们在老家为儿子过了“完灯”礼。虽然没有舅舅走街串巷,得意洋洋送灯的神气样,但是大红灯笼、其他礼物和厚厚的红包一样都没少,大家喜气洋洋的在春节的热闹氛围里,送上对孩子的祝福,也为他今后的成长各自道出了期许。

对于孩子来讲,刚出生时还是个呱呱啼哭的婴儿,满月酒再隆重也只是听大人讲述,而在12岁这一天,他是完全感受到了一大家人为他隆重举办“完灯”礼的热情。儿子从来没被这样重视过,他既高兴又激动,因而受宠若惊,也意识到自己突然长大了,有了一定的责任,以后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辜负家人的殷切期望,做值得家人骄傲的孩子。这是儿子后来给我讲他的感受。

大红灯笼从户县被带回了合阳,挂在家中阳台上,红润柔和的光亮,温馨又喜庆,这灯是团圆、是美满、是光明,更是希望......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