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1-02-07     作者:     来源:供销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记忆中,小时候每年从腊月天开始,村上的人也会逐渐多起来,出门务工、上学的也都慢慢零散地往家赶,住在村子正中间的几户人家,在腊月天也会显得格外热闹,大人小孩都会不约而同在此聚集,在大人们眼中,忙碌了一年的他们,唯独这些天才能停下忙碌的脚步;在小孩眼里,到了年关就意味着有吃的、喝的、玩的、穿的,一个个喜笑颜开,当然我也不例外。

美食的味道

到了腊月二十三,按照以前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就“过年”了,各家各户都慢慢忙碌起来,这天母亲会提前张罗,烙送灶神用的带糖馅饼。

腊月二十四做豆腐。父母天不亮就起来排队磨浆,天亮时将磨好的浆挑回家,开始烧锅、滤渣、煮浆,直至豆浆煮好父母才叫我起来喝,当时的我睡在热炕上那叫一个舒服。

腊月二十五街上走。吃完午饭,父亲便拉上架子车带我去上街,一条狭长的小巷两边支起了各种摊位,一眼望去琳琅满目,人与人之间摩肩接踵,各自都在忙碌地挑选着所需东西。

腊月二十六蒸馒头。大清早家里就开始忙活起来,主要以蒸豆沙包、糖包、地软包、花卷、花馍为主,家里人口多一点的都要花费一整天时间蒸,因为这是家里过年吃的主食,基本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也是走亲戚用的必备品。

腊月二十七炸果子。除了炸果子以外,每家还会炸一些麻花、麻叶、丸子等,基本上所有的油炸东西都要在年前完成,当时的讲究是不出正月不上油锅。

腊月二十八煮大肉。说是煮肉,其实是在炖萝卜菜,用萝卜条和肉一起炖,是让大肉的油水融入萝卜之中,当然我也可以啃几根骨头,提前解馋。

墨香四溢的味道

对联是过年的传统,写春联对于当时的农村人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到了二十八九,左邻右舍都会把自家买好的红、绿(自家有长辈去世三年内用绿色)纸拿到村上仅有的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家里,排队写对联,除夕晌午时分,摸浆糊、扶梯子、挂灯笼、贴对联,大人小孩齐上阵,欢欢喜喜过大年。

除夕夜的味道

除夕夜,左邻右舍的孩子都挤在三四平米的火炕上,戏耍、看电视。大人们忙着切菜、和面、拌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当听到“嘭嘭嘭”的声音时,大人会吆喝我们下炕看烟花,五颜六色的大球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不一会儿,又变成颗颗宝石镶嵌在夜幕中,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坠落下去,漂亮极了。

新衣服的味道

大年初一穿新衣、穿新鞋、戴新帽是小孩们对过年的一种期盼,每当农忙闲暇之余,母亲总会提前为我们做新衣服、棉鞋。母亲的针线活非常好,同样的布料经过她的手做出来总是那么细致、合身、得体,格外帅气。大年初一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母亲准备已久的新衣服,给父母磕头、去长辈家串门,挣每次两毛的压岁钱。小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的简单。

现在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和小时候比,虽然没有了原来对美食和物质的热切期盼,但是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份情结,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对于游离在外的我,越到年关越是思乡。时至今日,往昔的“年”仍停留在我的记忆中,更多的是思念和牵挂……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