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一分一厘,降本增效一点一滴。近年来,董东煤业公司秉持“物尽其用”的精益化管理原则,深挖内潜经营领域降本空间,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紧盯成本管控,为矿井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让降本增效源泉充分涌流
“像这样的废旧皮带托辊,每换下100串,经过修复重组,有85%左右能够重新‘上岗’,剩下的由技术人员升级改造,可节省一大笔材料费。”车间主任连义民指着加工好的皮带托辊告诉笔者。不丢掉任何一个零部件,能自制的不采购,能自修的不外委。如今,回收复用已成为全矿干部职工的一种共识。
如何充分利用废旧物资价值?该公司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废铁堆淘金”行动,通过内部市场化考核,将成本管控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制定材料回收、修旧利废考核管理办法,实行材料消耗与工资挂钩的奖惩方案,最大限度激发职工潜能,打造精细化成本管控新模式。
“每月初,我们都对各区队上月的回收复用情况进行系统检查、鉴定、验收、评估,并及时在绩效考核群里晒出‘成绩单’。”该公司机电部部长王铭说。
截至10月底,该公司累计完成修旧利废项目137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老李设计的‘管线单轨吊’真好用,大伙儿再也不用费劲拉移设备列车了,以前需要6个人的工作,现在4个人就能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在50118综采工作面,班长汪宗勇饶有兴致地介绍着队上的新发明。
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千方百计推进高端创新、全员创新,设立创新管理办公室和项目验收评定小组,负责创新项目的评审、考核、推广,并对有突出价值、重大创新的项目进行特别立项,以此激发职工创新灵感,呈现“创新创效,百花齐放”的崭新格局。
综掘一队自主研发的更换采煤机拖行链的专用工具,降低了电缆受损率;
综掘二队制作的自动感应水龙头装置,实现扬尘治理自动化;
选运队自制发明了在溜槽里加装挡煤皮子作为扫煤器;
……
众多技术革新、小改小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内容涵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企业降本增效聚智挖潜。
在探索推进中堵成本漏洞
“前三季度,我们共清查设备160余台次,做到数量清、状态明……”在主通风机房内,职工孙亚妮一边清查设备,一边向笔者介绍着。只见她拿起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设备的“前世今生”。
为强化“设备生命周期”管控,该公司以精益化平台为支撑,对所有设备实行“一机一码”制,二维码包含设备基础信息、包机人、巡检台账等数据,解决了巡查过程中,设备类型多、巡检点多、纸质记录不易存档等问题,使设备管理和日常维护更加标准化,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管控体系。
“我们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履历信息,以此判断故障类型,便于制定检修计划,真正实现了业务集成、口袋管理。”机电队队长李景武介绍说。
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设备检修管理,可高效率、全覆盖助力设备精益化管理,为创新检修提供了增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