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李瑞华     来源:西卓煤矿     【字体: 】     浏览次数:

2025年,当岁月的指针指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国防”二字,在心中激起的不只是波澜,更是对那段热血历史的深深凝望,以及对当下国防力量的由衷敬畏。

“国防”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于国家的边界与民众的心底,守护着山河的安宁,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回首往昔,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虽已散去八十载,可无数先烈为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身影,从未在历史的画卷中褪色。他们于苦难中挺起脊梁,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用生命筑牢国防的第一道防线,让侵略者知晓,中华民族的土地,不容他人践踏分毫。那无数有名或无名的战士们,于废墟中呐喊、于绝境中抗争的精神,构成了国防最坚固的精神内核,化为照亮民族至暗时刻的曙光。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75年前的朝鲜半岛时,冰天雪地见证了中国志愿军无畏的身姿。抗美援朝,那是一场为正义而战、为和平而搏的伟大远征。志愿军战士们怀揣着对祖国炽热的爱,远离故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无惧生死。长津湖畔“冰雕连”的坚毅,上甘岭上以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他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以不屈的信念与钢铁般的意志,捍卫了远方祖国的安稳,也捍卫了国际的公平与正义。他们让世界看到,新中国的国防力量,是守护和平的力量,是正义不可战胜的生动诠释。

时光流转至今日,国防早已不再仅仅是战争时期的御敌之墙。在和平年代,它是国境线上巡逻士兵坚毅的步伐,是亚丁湾护航舰队扬起的风帆,是抗震救灾现场迷彩服们逆行的身影,更是科技强军道路上,不断探索突破的每一步创新。国防的概念,融入了时代的脉络,延伸至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作了我们能安然追求梦想的底气。

走进那些历史博物馆,徘徊在陈列的旧物与珍贵影像间,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厚重的历史。老旧的步枪、斑驳的军衣、先烈的家书,每一件展品都低语着往昔国防建设的艰辛与不易。在那里,聆听讲解员讲述着往昔的故事,思绪会不自觉地飘向那些动荡的年代,对比着今日的安稳富足,越发深刻意识到,国防强大,方有岁月静好。而身旁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眼中满是专注与肃穆,我明白,国防的火种,正于这样的传承间,于每一代人的心中,不断点燃。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军歌响起,总能令人心潮澎湃。国防建设的接力棒,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传递。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们,虽大多无需再直面残酷的战争,却同样肩负着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责任。它或许是投身国防科研的日夜钻研,是应征入伍用青春戍守边疆,抑或只是在日常点滴间传播国防知识,以实际行动关心国防发展。

爱我国防,是铭记历史,致敬所有为国防事业奉献的先辈;爱我国防,亦是关注当下,支持国防事业在新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当每一个人都将这份“爱”汇聚,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永立潮头,稳如磐石。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