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小物件都整理归类一下,不要的就丢掉,要学会断舍离!”母亲催促整理物件的声响在客厅回荡时,我正对着一盒旧饰物出神。红色抽绳福袋里静静躺着一枚珍珠胸针,温润的光泽将时光拉回一年前的某个午后。那是我第一次收到一位素未谋面的上访人邮寄给我的礼物,也是我第一次与信访工作有了触及灵魂的互动。
那是我初涉信访工作的早春。那日,落日的余晖温暖舒适,道路旁的梧桐树叶绿得发亮,我接到了上级交办的一件信访案件,初春时节,天气微凉,我却手心微汗。平台上述说一位外省阿姨因缺少养老保险缴费数据而导致无法退休的民生难题,字字透着焦灼。我竟有些惶恐,这跨省协作的难事,落在我这新人肩上,实在令人惴惴。然而工作终究是工作。领导看出了我的焦虑,安抚道:“职工之事无小事,尽力为之便是,上访人远在他乡,你要多与上访人联系,了解清楚她的真正诉求,平稳她的情绪,有难题向上级反映寻求协助,大胆放心干,你并不是孤军奋战。”听到这话,我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无助迷茫的情绪瞬间被抚平,踌躇满志、干劲十足。于是开始每日与那位素未谋面的阿姨通话。浓重的乡音需要屏息细听,生怕遗漏关键。在得知她的诉求后,我联合单位职能部门和上级部门查档案、核年限,一步一步推动案件的解决,为了安抚上访人急切不安的情绪,我们互加了微信,将案件办理的情况及时告知与她,案件办理结束后,我将相关资料邮寄给她,她在微信中发来了一张自拍照,是一位短发温婉的女性,她邀请我来她现在生活的地方游玩。我向她表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解决她的困难,我就已经很开心了。我们互相告别,默契的结束了半个多月的对话。
原以为故事到此圆满,不料数日后意外收到快递。小巧盒中躺着这枚珍珠胸针,附言写道:“虽不值钱,却是心意。”珍珠不大,却圆润生辉,躺在丝绒衬里上,安静得很。我拈起它,对着窗端详,让我想起微信照片里那双含笑的眼睛。
我忽然觉得这月余的奔波都有了着落。初时只道是办结一桩案子,如今却明白,我们翻检的档案、填写的表格、拨通的电话,背后都通往他人人生的路径。他们或许远在千里之外,或许终生不会见面,但那一纸公文的意义的的确确能改变一个人的晚年冷暖。这枚珍珠胸针,在我看来,竟比任何奖章都要珍贵,它是一个普通人所能给出的最质朴的感谢。
我将胸针收纳在丝绒袋里,收藏在首饰盒中。它不会常现于人前,但我知道它在那里,便时时提醒我:信访工作的温度,本就该是心与心之间最近的距离,纵有千山阻隔,亦不能阻断这一份牵挂。
如今每当我俯首案前,处理新的来信来访,那珍珠便在内袋中微微一动,仿佛远方的潮汐涌来,温柔地拍打着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