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那年,我刚满18岁。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年的三月,我在老家四川绵阳应征入伍,随后考入了解放军第62军军政大学,毕业后在62军后勤部工作。10月,抗美援朝爆发后,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先后两次圆满完成了为前线运输物资的任务。

1952年9月,我参加了军转干培训,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工学院采矿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铜川三矿工作,后又听从党的安排,调入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工作。1962年,在组织的安排下,我来到了澄合矿务局这片土地上,先后从事了澄城煤矿主管工程师,澄合矿务局铁路处、董家河矿筹建处副总工程师,澄合矿务局生产处主任工程师,一直到1992年退休,为国家能源事业奋斗了40年。

在澄合30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参与修建了煤专线,筹建了董矿、二矿、权家河煤矿三座矿井,但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修建煤专线的日子。正是在修建煤专线的过程中,我因表现优异,于1983年5月被党组织批准入党。

一九七三年上半年,澄合矿区西区铁路线经上级批准,由兰州第一铁路设计院第十五队设计。六月份动工兴建,一九七八年五月一日建成通车,煤专线与西延线在坡底站接轨,经尧头镇进入西部各矿,从二矿、权家河矿到董家河矿,干线长14.35公里。专线内有洛河大桥一座(长535米,高44.6米),隧道3条(总长822米),涵洞45个,全线路基石方1100多万立方米。

这一工程地貌、地质条件都很复杂,均为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没有铁路专业施工队伍。经过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上级决定将洛河大桥和硫磺沟大填方工程外包给国家专业施工队伍(大桥工程处及机械化施工公司等),而三条隧道、路基及铺轨和站线附属工程则由澄合矿区指挥部铁路处组建四个施工队来承担。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工期的工程吊庄隧道是一块硬骨头。该隧道长近200米,又处于折转线交会处,内为大半径曲线隧道,要穿过浅表黄土层、粉砂层和砾石层,因隧道上部履盖黄土层较浅,易产生冒顶塌方,但困难并没有吓倒年青的施工队伍。在澄合铁路处党委的领导下,我作为副总工程师,和其他干部职工一同前往正在施工的国铁西延线隧道工点参观学习,回来后便组织职工学习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同时制定了适合本地地质条件的施工方法,采用开挖上导坑跳跃式锁马口接住拱顶最后开挖下部并打仰拱完成一道工序。煤矿工人对施工井下大断面的硐室和井巷工程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三条隧道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但这对从没有修过铁路的煤矿工人来说,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

在向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武器是科学,但通过科学技术创造奇迹的则是人的因素。当时的施工队伍里有老工人、有三线民工,大家住的是冬冷夏热的油毡临时工棚,工程几乎是手工作业。一日三班连轴转,节假日也不停工休息。有的年青工人为了隧道工程能按时贯通,还推迟了结婚和探家的安排,一心一意将精力放在施工上。在党的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澄合矿区西区铁路线于1997年10月6日全线竣工,一次试通车成功。

这条煤专线的修通,让我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无产阶级的无穷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我最欣慰的是,我的老伴和三个孩子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女儿和她的母亲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二女儿和女婿在边疆保家卫国,小儿子现在是一名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贡献绵薄之力。他们,让我骄傲,让我自豪!(高行达口述  薛双娟整理)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