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窗闲卧,翻开《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品读书香,默默良久,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年少时,捧读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总感觉家风是名门显贵之家特有的精神符号。随着年龄增长,在回望时方醒悟,原来,家风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一种不经意、不张扬、不显眼的方式,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成长路。那些藏在父母言传身教中的言行,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要求,正是我们寻常百姓的家风,在潜移默化指引着我们前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美满、万事兴旺,社会稳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勤恳恳、恪守组训传承下来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小小”家风,作用巨大,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是党员干部应当担负起的责任和义务。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员干部既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头羊”,也是推进社会和谐风气的“领头雁”,应当自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良好家风作为作风表率。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立场;牢记初心使命,在大风大浪中不断拼搏,奋勇向前;奋勇担当责任,在困难挫折面前敢于冲锋在前,守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修身律己,内外一致,主动为子女、家人树立起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风习气,立起一面优良家风的旗帜。
汲取“脚踏实地、勤俭自强”的家风力量,让“自爱”为中国梦助力。常言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万丈高楼平地起;成由勤俭破由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终身奋斗。作为历史的接班人,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斗的姿态,多做实事、做好事、做成事,要始终坚持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态度将真干苦干实干的主旋律和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当率先垂范,让“自爱”之心常存,常怀敬畏之心,常思为政之德,将“勤俭”二字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自觉做到不铺张浪费、不胡吃海喝,做好光盘行动的代言人,勤于学习、勤于政务,做好勤学苦干的践行者。将“自强”二字贯穿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做好艰苦奋斗的“先头兵”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人”。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纪,要求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家教,严以治家。培育良好家风涉及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持之以恒抓下去。培育良好家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家庭美德。孩子是家庭的继承人,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美德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领导干部应通过日常要求、家庭格言、家训等形式,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等美德,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引导子女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培育良好家风,需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之间不仅要相互恩爱、相互支持,还要吹好廉洁守纪的“枕边风”,相互多提醒、多劝告,防微杜渐、保持警醒,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婆媳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共同建起抵御歪风邪气的家庭“防火墙”。
党员干部要时时事事处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立好家规、正好家风、管好家人、理好家事,自觉把好家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形成遵守公序良俗的行为自觉。家风不良、亲情错位,最终导致了家族式腐败,既毁了自己又毁了亲人。要一心为公、清正为官,涵养天下为公的情怀,锤炼公道正派的品质,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用心干事、勤政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健康的上进心,培养强烈的荣誉感,对标先进、事争一流。要严格自律、清白做人,把廉洁从政作为生命线,把秉公用权作为履职之本,把加强家教家风建设作为重要防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强化家教家风建设方面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