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46岁的马培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澄二代”“煤二代”。2019年,他服从组织安排,担任澄合实业公司党委书记。很多同志认为他是幸运的,殊不知,幸运,是另外一种实力。

人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有偏颇,但足以说明家庭家教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马培纲之所以能为,还能有所为,这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

马培纲本布衣出身,祖上既非钟鸣鼎食之家,也非名门望族,上推五代皆以稼穑商贩为生,莫说祖上留下什么遗产,就连在煤矿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也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祖传之物就是曾祖父留下的一枚石质印章和一套民国廿五年版《马氏族谱》。

石质印章约3厘米见方,上面刻有“忠厚传家”四个篆字,距今百年有余;《马氏族谱》则为马家十九世祖马绪钧主持修纂,一套六册,成于1936年,迄今已传承85年。《族谱》收录了自明朝洪武廿五年(1392年)以来历次续修族谱所作谱序、碑文等30余篇,其中家训赫然在列:“吾先人忠厚传家”、“垂训后人曰耕、曰读、曰廉耻,以故继继承承,其行谊卓然”(道光廿二年谱序);“自洪武初年由枣强县徙居安丘之东南坊,耕读继世,忠孝传家,迄今历十八世,踰五百年,其间游簿宦者有之,开家学者有之,精于三礼,校友醇挚”、“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前后辉映,皆由此谱而肇矣”(光绪元年谱序);“公继之世,以耕读为业”(光绪廿年谱序)。

一枚印章、一部家谱,言之凿凿,从中可以窥见马家家风传承之清晰脉络,“忠厚传家”“耕读继世”家训昭然若揭。或受良好家风影响,也或许家教有方,马培纲祖上世代安居稼穑,忠厚处世,识文断字之人辈出不穷。

十四世祖马汝彬例受登仕左郎;十五世祖马筦公册庠生;十六世祖马世长例受登仕左郎;十七世祖马鸿音“性奢读,见异书必手录而诵焉”“乐为教育不索值”;十九世祖马涵公册庠生,私塾先生,学问很深,人送外号“大师父”。

马培纲祖上如此,其父在同辈中也属好学能干之人。父亲马炳孝,24岁参加志愿军,枪林弹雨、视死若归,朝鲜西海岸作战五年,立功数次。30岁转业内蒙乌达,40岁调入澄合参加煤炭建设。他凭借3年私塾和部队文化速成班打下的基础,突破机关文案工作关,成为煤炭建设战线上一名骨干。兢兢业业三十年,他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直至病逝。生活中,他孝敬父母、周济亲朋,抚恤侄儿侄女、与人诚实待人,堪称马家忠孝楷模。

马培纲上有三个兄长,都是澄合员工,受父亲影响,无论他们是有从事技术工作、还是从事领导工作,始终是坚守岗位,努力工作。他们教子有方,三个子女都是本科毕业,工作上也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家庭氛围对马培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他影响更大的应该是他的母亲。八岁时,马培纲的父亲去世,少年丧父的他,母亲成了他的最大依靠。在他成长的过成中,有两件事让他至今刻骨铭心。

一是母亲和外公的往来书信。在那个书信交流的年代,母亲常将自己与远在山西大同工作的父亲往来书信,读给培纲听,令幼小的培纲惊讶的是,外公写给母亲的话竟然跟自己在课本上看到的红色家书一模一样!“爱党爱国”、“努力工作”、“不沾公家便宜”等字眼,不时出现在字里行间。那瞬间,他印象中曾是吕梁山抗日游击队敢死队队员的外公,更加高大,让他倾慕不已。

另一是母亲上街买信纸和墨水。有一天,母亲上街买回一瓶钢笔水和两本信纸。那个年代,在局机关工作的母亲兼管着办公用品,钢笔水和信纸,那不是随便用吗,用得着自己掏钱买吗?别人家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一连串的疑惑,令培纲不解。而母亲多年执着于坚守家训,以身作则,不沾公家便宜,令培纲敬佩。母亲点滴的无言之举,在培纲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深刻影响着他的处事观。

马培纲是不幸的,八岁丧父,早年丧母,在兄长们的呵护下长大;马培纲是又幸运的,生长在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家庭。父母、兄长立下的标杆,让他心有归属,让他的生活、工作有了方向,成长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品质特性:忠厚处世、平实低调、向上向善、清心淡泊。

在孩子的教育上,马培纲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严管不贷。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他不打牌、不酗酒,也很少看电视,即便是看电视,他也是和孩子一起看一些知识类的节目。还常将祖辈、父兄勤俭持家、思学进取、奋斗立业的励志故事讲给孩子听,激励孩子成长进步。

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马培纲是绝不手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因为嘴馋,想买小食品吃,手里没现钱,就向比他个子小的同学耍横要钱。马培纲得知此事后,他既没骂也没打,而是和爱人买上礼物,带孩子去了那个小同学的家,让孩子当着大人和同学的面赔礼道歉。回来后,他还勒令孩子站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反省了一个小时。

对待孩子爱好培养,马培纲也是颇费心机,出于“文武兼备”素养提高的想法,他有选择地给孩子确定了笛子、书法、乒乓球。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适宜的,几年下来,孩子做到了学练相长,初中主课学习不仅在全校名列前茅,而且笛子、乒乓球练得是获奖连连,书法练得也是撇捺规整,技法有道。

对待孩子爱好培养,马培纲也是颇费心机,出于“文武兼备”素养提高的想法,他有选择地给孩子确定了笛子、书法、乒乓球。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适宜的,几年下来,孩子做到了学练相长,初中主课学习不仅在全校名列前茅,而且笛子、乒乓球练得是获奖连连,书法练得也是撇捺规整,技法有道。

从小受忠厚、耕读家风熏陶,马培纲很小就懂得了生活之道、处世之道。在学习上,自觉自为,不时给自己充电;在工作中,他更是十分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多年的磨砺成长,马培纲用真诚担当书写出自己润物有声的“清彩”人生。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