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见到王金平时,他刚升井,工作了一班的他,没看到丝毫倦意,反而有种溢于言表的喜悦。


冬日早晨的阳光,温暖地洒在矿区的每个角落,披着晨曦的王金平踩着金色的波纹大踏步地来到了队务值班室。“检修班发现采煤机、支架、溜子等机电隐患25条,全部检修完毕,其他一切正常。”

王金平来自延安黄陵,是董矿分公司综采二队的老工人,2007年来到董矿分公司上班,凭着陕北人与生俱来的一股子拗劲,深钻机电技术,多次获得矿业公司和矿井两级“机电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当上班长。今年下半年,公司为了释放优质产能、保障煤炭供应,出台了多项激励机制,这让本就爱岗敬业的王金平干起工作来更像是打了一针“兴奋剂”。

“这个月我开了17000元,上个月我上了22个班都开了15000元呢。”王金平一脸骄傲地向笔者说到。

“金平是个能行人,我们都跟着沾光嘞,他技术过硬,管理有方,机电上遇见啥‘疑难杂症’,只要他出马,肯定摆平!跟着他干,既安全又挣钱。”检修班的新工王栋一脸敬佩地看着王金平说到。

能打硬仗、善打恶仗、勇打胜仗是王金平的一贯作风,他永远是敢于亮剑的开路先锋。

14年前,怀着对矿山的好奇与憧憬,他和同村的20人来到董家河煤矿成为一名采煤工人。仅下了两班井,20人就走了5个,都说井下太苦了。一个月后,20人剩下了3个,都说井下作业强度大,身体受不了。而王金平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始终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没有哪个工作不辛苦,也没有哪个工作不出彩,他这一坚持就是14年。

他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盯着师傅,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面对井下不断更新的装备,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始终努力学习,对照设备说明书,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实践,认真摸索装备原理,每本说明书他都能背下来。他还通过各种培训,系统学习了采煤及检修专业知识,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好手,2010年被任命为检修班班长。


“我就怕别人说这家伙不行么!打铁还需自身硬,咱自己都一问三不知,还怎么带队伍?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只有平常多学、多练、多上手,关键时刻才能显身手。”王金平语重心长地说到。

自“原煤保供战”打响以来,他一直在琢磨着如何降低乳化液泵卸载阀密封圈的更换频率,减少材料消耗支出。通过实践摸索,他尝试给主阀、单项阀加装一个挡圈,这一小小改动,使更换频率从三天一换变为一个月一换,又一次用高超的技术赢得了领导和工友们的肯定。

在前些天的一次检修中,他发现有一台泵声音不正常,就对工友说:“赶紧把这台泵停了,存在故障。”工友辩解道:“我听着声音好着呢么,再说快下班了,明天再说吧。”他二话不说,立即走到开关前把泵停了,并卸载了乳化液泵压力,拆下泵头排液阀螺堵,结果发现弹簧断裂。工友当时就傻眼了,佩服地说:“王哥,你是真的牛啊,光听声就能听出毛病来!”王金平说:“咱们干机修的,不但要会修,更要会识别风险隐患,切记不能有马虎、凑合的思想,如果在生产期间出了故障,不就影响到矿井保供任务的完成了吗?”工友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如今,采煤队取消了夜班,王金平的业余时间多了,钱包鼓了,腰板也硬了,逢人都是一张笑脸。“现在啥都好着呢,我就盼着孩子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这就圆满了。”说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王金平爽朗地笑了起来。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