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到百米井下,从大学生到煤矿工人,从课本理论到井下工作面实战……九年时间里,他把满腔热情都投入到矿井一通三防工作中,累计下井2000余次,完成通风系统性工程4项,累计攻克技术难题26项,实施创新项目20余项,为企业节约资金1200余万元。他就是2020—2021年度陕煤工匠、澄合矿业合阳公司通防队队长党亚斌。
深耕专业知识 提升理论技能
2013年,23岁的党亚斌从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澄合矿业合阳公司,并自告奋勇地到采煤一线见习。他说:“只有到采煤一线,才能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理论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步入工作岗位之初,党亚斌就给自己确定了学习“榜样”——向老工人学习、向课本学习、向设备专家学习。在一线见习期间,他主动放下自己技术员的身份,不耻下问,利用一切机会向老工人、老师傅请教自己不懂或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悟和独特想法,充分探讨想法的可行性。
“每次下井,他都要对通风系统和瓦斯抽采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各工作面瓦斯数据认真观测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起党亚斌,该公司通风区职工赵志坚觉得“认真”是党亚斌最鲜明的特点。
每天下班后,党亚斌又一头扎在专业教材的“海洋”里,对照书本巩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2017年,澄合矿业公司组织一通三防专业“一站到底”安全竞赛,党亚斌凭着自己日积月累起来的知识储备,从200余人的海选队伍中脱颖而出。随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将515道通风专业试题倒背如流,最终战胜其余9名参赛选手,成为轰动全公司“通风专业”的“站神”。2018年,党亚斌与其他几名优秀选手代表澄合矿业公司参加了由陕煤集团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21年,党亚斌又积极参加了“山西焦煤杯”第十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瓦斯检查工三等奖,充分展示了出色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只有拥有了雄厚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党亚斌说,学习无止境,特别是在这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
攻克技术难题 保障通风安全
采煤工作面环形喷雾、自燃煤层靶向防灭火监测技术、注氮置换在瓦斯与火耦合作用下的应用……自参加工作以来,党亚斌紧盯矿井通风难题,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融会贯通,孜孜不倦地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研究的多项技术成果为矿井解决了安全生产难题。
2019年3月,该公司1510辅助运输巷密闭墙准备启封,通过前期数据分析,党亚斌判定辅助密闭墙内瓦斯浓度高,很可能发生煤体自燃现象,暂不具备启封条件,需采集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在随后的2个多月时间内,他每天紧盯数据分析,及时向澄合矿业公司和矿两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气体成分变化情况,同时对1510进、回风密闭墙体进行了再次加固。通过观测,他发现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存在3个周期的明显关联变化,综合分析闭墙内气体浓度变化趋势,断定闭墙内存在高温点,随即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经研究决定采用注氮置换的方法启封密闭墙体。在前期注氮压力测试阶段,他在井下一线协调工作,经常一待就是24小时,升井后又和大家在一起商讨注氮方案,最终成功解决了高温异常区域注氮置换瓦斯的综合性复杂难题,开创了澄合矿区注氮技术应用新局面。
近年来,该公司开采的5#煤层属自燃煤层,且煤层厚度不均匀,煤层顶板富含硫铁矿结核,掘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高温异常点。为探索出杜绝煤层自燃的方法,党亚斌充分利用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的合作机会,向专家教授请教,先后完成了5#煤层自燃指标性气体分析,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三软中厚煤层高强开采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总结出了5#煤层综合防灭火措施,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矿井通风是改善职工作业环境、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做好一通三防工作是我们通防队的责任和义务。”为扎实做好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党亚斌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带领通防队的全体干部职工阔步在保障矿井通风安全的大道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献策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