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粽香 学经典 悟人生

〇樊莎莎

 

包粽子、划龙舟、挂艾草、戴香囊……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我们总是以各种方式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端午节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一整套的仪式感。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都是用包粽子这一传统习俗来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在我看来,包粽子是一件需要精心准备的事,需要经历洗粽叶、浸糯米、包粽子、蒸煮粽子等步骤。今天,我就来到朋友家里,看她是如何制作粽子的。

朋友告诉我,一大早,她就已经把包粽子需要的材料准备好了。她制作的粽子根据馅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红枣粽、豆沙粽、黑米粽、八宝粽等,根据形状来划分,可以分为三角粽、元宝粽、枕头粽等。粽子以粽叶、糯米、红枣、豆沙、黑米等为材料,在手上摊开几张交叠的粽叶,往上铺一层糯米,再铺一层豆沙和黑米,再铺上糯米,然后将粽叶压紧,转角处折出棱角,最后用粽绳缠上几圈,拉紧打上结,剪掉多余的粽叶和粽绳后,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元宝粽就包好了。三角粽是将几张交叠的粽叶卷成漏斗状,放上一勺糯米,往上放上八宝豆,再铺上红枣,最后再铺上一层糯米,用勺子轻轻压紧馅料,随后将粽叶向下折,盖住漏斗口,继续将粽叶沿着三角形状的边缘包裹好,最后用粽绳绕着粽子的腰身紧紧捆绑。

粽子的吃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吃法是蒸煮着吃。此外,还有煎、炸、炒、蘸糖等各类吃法。蒸煮的粽子,粽叶与糯米融合,糯米吸收了植物叶的清香,由原先的白色转变为淡绿色,红豆、八宝、黑米、大枣被糯米紧紧包裹,粽叶的香味融入其中,入口美味,唇齿留香。煎粽子外表金黄酥脆,色泽诱人,咬一口,首先感受到的是酥脆的外皮,接着是糯米的柔软中伴随着红枣的甘甜加着一丝淡淡的粽子叶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说话间,煮了一晚上的粽子已经熟了,我们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粽子,一边聊着家常,感悟着《楚辞·渔父》中的深刻哲理。屈原和渔父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感受颇深。据说,屈原被放逐以后,忧心忡忡,走到江边,有一位渔父认出了他,对他说:“你不是那个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屈原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说:“你是个圣人,圣人不应该拘泥于外物,而应该跟随这个世界上的变化,一起进退,一起变化。比如说,大家都喝醉了,你怎么就不能够加入其中,痛饮美酒呢?你为什么要如此与众不同呢?”屈原回答说:“我是个爱干净的人,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灰尘掸去;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把衣服上的泥土抖尽,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鱼的肚子里,也不愿意蒙上尘埃。”渔父听完之后,笑了笑划船走了,边走边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的意思是说,人终究是熬不过环境的。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

体悟着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实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