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与时光的低语
〇孙小凇
清晨推开窗,风裹着一股清冽的凉意撞进怀里,才惊觉霜降已至。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没完全苏醒,路灯的光晕里浮动着细碎的白气,像是城市还没散尽的睡意。路边的梧桐树叶落得更急了,一夜之间,人行道上积起薄薄一层金黄,被早起的环卫工扫成整齐的小堆,像给街道缀上了几枚安静的印章。
我沿着街道慢慢走。走进一家开了二十年的豆浆铺,铁锅里的热气正顺着玻璃缝往外冒,老板娘熟练地往碗里舀着豆腐脑,对熟客笑着说:“今天得加勺辣油才暖,霜降咧。”街道上的人都裹紧了衣裳,步履比往常快些,只有背着书包的孩子,踩着落叶追逐打闹,清脆的笑声把冷意都冲散了几分。
走到十字路口,那棵老银杏树还站在原地。春时抽芽,夏时浓荫,到了霜降,满树叶子都成了金箔似的,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我记得去年此时,曾和一位老人在此歇脚,他指着树干上的年轮说:“你看这圈儿,密的是旱年,疏的是涝年,一年年叠着,就像咱们过日子,有松有紧,有冷有暖。”如今老人不知去了何方,只有银杏树依旧,每一片落叶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路口的红绿灯交替闪烁,行人们停下又出发,就像人生里无数个短暂的驻足与前行,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又会错过什么。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办公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清冷的光。楼下几个年轻人裹着大衣谈工作,手里的水杯冒着热气,话题里是工作的进度、未来的规划,语气里满是急切与热忱。他们大概不会留意,落在肩头的银杏叶有多美,也不会细想,此刻的忙碌与奔赴,终将成为日后回忆里的一抹底色。就像多年前的我,也曾在这样的秋日里奔波,以为日子会一直像拧紧的发条,直到霜降的清晨,在镜中看到生出的第一根白发,才惊觉时光从不是匀速前进,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用一场霜、一片叶,提醒你放缓脚步。
傍晚时分,风更凉了。街道两旁的商铺陆续亮起灯,暖黄的灯光透过橱窗,给冷寂的街道添了几分烟火气。我路过一家书店,门口的黑板上写着:“霜降,宜读旧书,宜忆旧人。”走进去,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仿佛触到了时光的温度。书里夹着的旧车票、褪色的书签,都是陌生人留下的痕迹,每一段痕迹背后,都藏着一段与岁月相关的故事。就像这城市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霜落其上,不是凋零,而是给过往的时光覆上一层温柔的滤镜。
夜深了,街道渐渐安静下来。霜气更重了,落在路边的长椅上、花坛的枯枝上,凝成薄薄一层白。我站在高楼上,看着楼下穿梭的车灯,像流动的星河。霜降不是结束,而是季节的过渡,是时光的沉淀。它教会我们,要在寒冷中学会温暖自己,在离别中懂得珍惜相遇,在忙碌中记得抬头看看落叶与星光。
人生如霜降,有清冷,有萧瑟,却也有藏在细节里的温柔与力量。那些走过的街道、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就像霜落在大地上,看似无声,却在时光的土壤里,悄悄孕育着下一个春天的希望。愿我们都能在霜降的日子里,读懂岁月的深意,在往后的时光里,既有直面寒冷的勇气,也有拥抱温暖的从容。(王村斜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