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畅游太平峪

〇梁院侠

 

在记忆深处,雨中的太平峪总如一幅氤氲的水墨画,那次畅游的点滴,早已刻成不可磨灭的印记。时至今日,我仍常对朋友们念叨:“有空一定要去太平峪走一走,特别是选择一个下着细雨的天气,那里的雨中山水,藏着别处寻不到的风景。”

太平峪藏于西安西南44公里的周至县境内。一个阴天的清晨,我与五位友人相约而至,我们刚站在谷口的山脚下,雨丝便淅淅沥沥斜织下来,起初我抱怨天公不作美,原本好的心情荡然无存。导游一边递来准备好的塑料雨披,一边笑着说:“多少人都盼着在细雨中游太平峪呢,你们这是太巧了。”只要雨不是多大,这趟游玩一定值得。听着导游的话,披上五颜六色的雨披,踩着被雨水洗得发亮的石板路,脚步竟然轻快了好多,雀跃的心情像雨珠般溅落满地,溅起细碎的欢喜。

导游说,这条峡谷长七八公里,藏着几千级石阶,沿途十多条瀑布错落分布,堪称“观水秘境”。顺着沟谷蜿蜒而上,湍急的河水在巨石间劈开通道,时而奔涌如野马,撞得水花四溅;时而舒缓似绸带,轻抚着圆润的鹅卵石——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水为刃,雕琢出亿万年的光阴痕迹。峡谷两侧,山势如刀削斧凿,苍劲的落叶松从岩缝中拔节,挺拔的江桦林裹着湿漉漉的绿意,枝蔓横生的紫荆花沾着雨珠,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处处透着生命的倔强与瑰丽。望着谷口层峦叠嶂间飘游的白雾,有朋友打趣:“这般仙境,许是住着狐仙呢,不知谁能得见?”一句玩笑,反倒勾得我们愈发想往深处探寻。

要感谢这里的开山工人,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建造了望不到头的仿松树干的栏杆和平整光滑的石板路,踏在雨水流淌的石阶上,水花四溅;淅淅沥沥的雨水时大时小,浇在薄薄的雨披上,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抵挡不住的阴冷。大约走了一个小时之后,有的人渐渐掉队了,越往上走人越来越少,但景致越来越好。中间遇到的龙口瀑布,山形似龙头,水从龙口中飞泻而下,壮观无比;烟霞瀑布,水从一面宽宽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气氤氲,美不胜收;仙鹤桥瀑布,水流从两只形同仙鹤的脚下的桥墩流过,叮咚作响,像在诉说古老的传说。

攀登两小时后,同行者只剩三人——另外两位在中途歇脚等候。此时山势愈发陡峭,我们早已气喘吁吁,全凭一股韧劲支撑。踏着峭壁间开凿的甬道,扶着松干般的栏杆往下望,云雾正从谷底慢慢爬上来,将远处的山尖晕染成淡墨色。我们对着山谷长啸一声“啊——”,回声在雨雾中荡开,仿佛与这片山水完成了一场私密的对话。

体力渐渐透支,每一步都似踩在棉花上。我一边挪脚,一边问迎面下山的游客:“到山顶还有多久?”对方笑着摆手:“快了,转个弯就到。”可这“转弯”却像是没有尽头,雨天的石阶格外滑,好几次差点趔趄,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就在我将要放弃的时候,咬着牙转过一道峭壁,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一片巨大平整的开阔地出现在眼前,灰蒙蒙的天际下,雾霭如纱幔般轻拢着。抬头望去,两座黛色的山峰悬在高空,一道水流从两峰之间奔涌而出,真如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到了开阔地底部,猛地砸在平整的岩石上,瞬间激起漫天水雾,在方圆五十米内织成一片迷茫的白。这便是导游口中的彩虹瀑布。

站在开阔地边缘,听着如雷的涛声在山谷间回荡,望着水流从天而降的磅礴气势,我忽然懂了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的深意。自然的雄奇与伟岸,在此刻化作浑身的震颤。我久久伫立,任飞溅的水花打湿头发,透过薄如蝉翼的雨披渗进衣衫,凉意与震撼交织,反倒生出一种与山水相融的沉醉。

返程时,衣衫早已湿透,我们却一路笑谈不停。正是那份不愿放弃的坚持,让我们撞见了这场雨中山水的盛宴。或许人生也如这山路,看似无尽的转弯处,往往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太平峪的雨,洗去了尘嚣,也让这段旅程,成了我心底最清亮的回忆。(电力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