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刀柄承载的信念传承
〇杜海波
姥爷家樟木柜最底层的铁皮匣子里,藏着一把大刀刀柄。棕褐色的木质刀柄磨出了细腻包浆,裂纹在阳光下宛如岁月刻痕,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小时候,姥爷总爱在院子里的槐树下跟我讲刀柄的来历:“那是1944年,鬼子疯狂扫荡,村里的青壮年都加入了游击队。”姥爷声音低沉地说,“那次,鬼子一个小队摸进村里,咱游击队早埋伏好了,等他们一进包围圈就开打。”游击队的武器简陋,大多是土枪和大刀,可没人往后退。“队员们瞅准一个落单的鬼子,只见他端着枪,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一名队员握紧大刀慢慢靠过去,鬼子听见动静转过身,举枪就刺来。那名队员来不及多想,侧身躲开,手里的大刀顺着枪身划下去。”姥爷的手在膝盖上轻轻敲着,像是在回忆当时的节奏。
两人在地上滚了两圈,那名游击队员腾出一只手抓住刺刀的刀柄,使劲往怀里拽。鬼子没防备,被顺势摁在地上。“那名队员喘了好一阵子粗气才把鬼子捆住,手里的大刀刀柄在那一刻脱落在地上。”姥爷用指尖划过刀柄的缺口,“你看这印子,就是那会儿磕在石头上弄的。”
如今姥爷已经离去,这刀柄被母亲小心珍藏着。每次看到它,耳边就响起姥爷讲述的那段烽火记忆的声音,那些硝烟里的呐喊仿佛从未远去。
参加工作后,我也常常遇到困难,产生焦虑。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是常事,手边的资料翻过一遍又一遍,遇着不懂的就追着前辈请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我的心得体会。有时任务紧,连续熬几个通宵也是常有的事,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会儿,醒来继续干。每当觉得难熬时,总会想起姥爷凝视刀柄的坚毅神情,耳畔回响着他的亲切叮嘱:“越是难,越要咬紧牙挺住。”就这么一点点地坚持下来,工作也从生涩渐至熟练。看着一项项任务顺利完成,我心里满是踏实的成就感。总在想,如今的安稳日子,是姥爷那辈人用血汗换来的。在岗位上勤勉尽责,奋力前行,便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与告慰,也是对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珍惜。
小时候,我不谙世事,刀柄就是我的一件玩具;长大后,再次瞧见刀柄,好似听见无数年轻人的呐喊。八十年时光飞逝,刀柄的裂痕又添了些,于岁月中愈发明显,而信念却始终未熄。(百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