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安全“红线”,务必要守牢!
“红线”是什么?“红线”就是“生命线”!4月29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吴兆军在主持召开5月份安委会办公会议时强调,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守牢安全思想认识、依法依规生产、重大隐患清零、管理弄虚作假的“红线”。“红线”如何坚守?关键在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强化责任落实。
坚决守牢安全思想认识的“红线”。思想麻痹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责任淡漠、懒散懈怠,心怀侥幸、大意麻木……这些思想极易侵蚀安全链条,埋下事故隐患。说到底,解决安全思想认识问题,就是要直面“红线”被冲破的惨痛事实,正视“红线”被冲破后血的教训,既要有直面问题、敢于揭短的勇气,更要有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作风。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只有树立“零容忍”的态度,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思想重视、责任下沉,措施严格、执行有力,让安全成为习惯,习惯才会把我们变得更安全。
坚决守牢依法依规生产的“红线”。从2023年9月份印发的两办《意见》,到今年初的“八条硬措施”,再到5月1日起施行的《煤矿安全生产条例》,近段时间以来,各类安全制度法规密集出台,安全生产形势愈发严峻。一直以来,澄合的系统战线长、职工人数多、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管理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要以“万无一失”防止“一失万无”,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让有章法、守规矩成为新常态,用规章制度为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坚决守牢重大隐患清零的“红线”。事故源于隐患,隐患就是事故。工作中,若是将一些潜在的重大隐患当成“小病”对待,而且讳疾忌医,最终会导致“病入膏肓”,发生事故。让风险清仓见底、隐患动态清零,我们要拿出对待事故的态度对待隐患,拿出查处事故的措施查处隐患,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严防各种“看不到”、“想不到”、“没做到”。消除隐患宁可“交叉覆盖”也绝不能“遗漏留白”,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全系统各环节安全大排查,强化现场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做到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把隐藏在身边的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坚决守牢管理弄虚作假的“红线”。好的作风就是生产力,就是战斗力。抓好安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作风建设上下苦功、练真功,绝不能在安全工作中上级压下级、下级哄上级,层层加码、层层“注水”。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打折扣、不走过场。险在不知险、知险不除险,避重就轻、谎报瞒报,只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最终不过是自欺欺人、酿成悲剧。讲真话、办实事、报实情,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把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全部排查清楚,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构建明责、督责、追责“三位一体”责任落实体系,以横向协同协作与纵向压力传导的格局,共同推动公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安全工作“行稳”才能“致远”。我们要“紧”在思想认识上,“硬”在依法依规上,“严”在隐患排查上,“实”在工作作风上,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理念贯穿至每个澄合人的工作生活之中,就必然能够提升企业安全治理水平。(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