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矿分公司采煤检修班班长 彭安民
在董矿分公司,提起彭安民的名字,工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42岁的采煤检修班班长,用15年的坚守与钻研,从一名技校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用责任与创新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2009年,彭安民初入煤矿,面对复杂的机械图纸和轰鸣的采煤设备,他曾一度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但却从未想过放弃,反而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于是,他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晚上挑灯夜战钻研图纸,硬是靠着一股子钻劲,独立绘制图纸,写下十余万字的笔记,并将乳化泵、采煤机、液压支架的构造原理烂熟于心。工友们感慨:“别人学技术靠教,老彭学技术靠‘啃’!”正是因为这份执着,他从“跟着干”一步步走到“领着干”,将设备维修手艺升华为对矿山的热爱与责任。
“安全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彭安民总是每天第一个抵达工作面排查隐患,最后一个离开检修现场。一次起吊作业中,他发现顶板活石隐患,当即叫停作业,硬是盯着工友处理完毕才允许复工。面对质疑,他严肃地说:“侥幸就是事故的‘温床’!”15年来,他带领的班组从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用“零差错”守护着百米井下的安全“生命线”。
面对老旧设备频发的故障,彭安民既是“急诊医生”,更是“创新先锋”。2024年3月,24503工作面因乳化泵压力不足面临停工,他连续奋战20个小时,三度下井更换泵头配件,直至凌晨3点故障排除。针对采煤机煤尘弥漫的“顽疾”,他巧妙改造外喷雾系统,在摇臂加装带孔水管,使煤尘浓度下降70%,消除了煤尘爆炸风险,保护了工友身体健康。大家一致赞叹:“老彭的‘土发明’,总能解决大问题!”
在彭安民眼里,废铁也能变“真金”。他推行材料“三分区”管理法,让报废零件“重生”。操纵阀片修复再利用,废旧钻杆改造成推移缸销子,仅此两项,每月就为区队省下3000余元。他常说:“省下的就是赚来的,矿山的家底得靠大家攒!”
深夜的井下,彭安民的身影依然忙碌。15年,5400多个日夜,他用千万次检修动作编织出设备的“安全网”,用滴滴汗水浇灌着矿山的希望。从青涩技工到技术骨干,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他口中那句:“活要干得漂亮,更要干得安全!”
这就是彭安民,一个用匠心与担当,在千尺井下书写无悔人生的矿山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