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编者按


基层是检验真知的“试金石”,更是淬炼本领的“练兵场”。为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公司党委有序开展本部员工下基层交流活动。近期,微信公众平台特别推出“蹲点日记”栏目,以一线视角记录本部员工扎根基层的实践历程。

让我们跟随笔尖的记录,触摸基层脉搏,感受蜕变力量。

综合服务中心业务主管苗永刚正在查看煤泥排泥泵运行状况

5月8日清晨,我来到合阳公司综合服务中心,为期15天的基层实践就此启程。这段深入一线的经历,不仅让我对矿井综合服务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更让我的管理理念实现了质的飞跃。

每日清晨的班前会,是我与基层最紧密的连接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矿区,工友们已经整整齐齐地围坐在一起,齐声背诵企业安全理念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最难忘的是一位鬓角染霜的老师傅,用“手指口述”逐点演示讲解设备操作要点时,那专注的神情和娴熟的动作,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专业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简单的事做透,把重复的事做精。

在设备检修现场,我跟着师傅们钻进闷热的机房,记录每一个维护细节。那些布满老茧的指关节在金属表面留下的温度,比任何《管理手册》都更能诠释“责任”二字。在污水处理站,职工们每天都要仔细检查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况,认真对比水质参数,这份对工作的执着与专注,正是我们在办公室里永远学不到的职业素养。

实践就像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了基层的闪光点,也折射出管理中的堵点与盲区。环保治理现场的“九龙治水”困局和矸石山治理的烫手山芋;污水处理站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与技术断层的困境;消防管理中,老化设施“带病运行”成常态,应急培训演练流于形式……这些隐患犹如悬在头顶的利剑,稍有松懈便可能触发连锁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三个转变”的破局思路。管理模式方面,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每周五的环保工作联席会破解推诿难题;人才培育方面,采取“理论培训+实操演练+师徒帮带”的三维培养模式,重点提升职工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线监测设备的能力;保障体系方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消防设施更新,创新“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的培训方式,让安全意识从“纸上”落在“肩上”刻进“心里”。

15天的实践像颗饱满的种子,已在我心里扎下根来。它让我确信,管理者的脚沾多少泥,决策就有多少底气;对基层的情有多真,企业的根基就有多稳。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基层情结”,把服务一线的根扎得更深,让它结出企业基业长青的果实。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