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10-06     作者:樊莎莎     来源:实业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初读《加强你的迷走神经》,只觉是本解析生理机制的科普书,可随着书页渐次翻动,竟在字里行间触到了与自我和解的温度。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叩开了身体与心灵之间那扇尘封的门,让我在焦虑如潮的日常里,觅得一处可容身心栖息的安闲角落。

从前总陷在“汲汲营营”的忙碌里,把“高效”当铠甲,将“紧绷”作常态。凌晨伏案时,心跳如乱鼓敲窗,辗转难眠时,思绪似藤蔓缠心,连呼吸都带着急促的疲惫。直到看到书中“腹式呼吸激活迷走神经”的方法,试着闭眼沉气,让气息顺着胸腔往下走,再缓缓从丹田吐出——不过三五回合,竟觉肩颈的僵硬如冰雪消融,焦躁的心绪似退潮般渐远。这才恍然,原来古人说的“心平气和,百脉皆通”从非虚言,那些藏在呼吸里的养生智慧,恰与现代科学对迷走神经的研究隔空呼应。当我们学会与身体对话,便是在为心灵筑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任外界喧嚣,内心自有定风港。

书中“正念行走”的练习,更让我重拾了“活在当下”的感知。曾几何时,散步时总想着未完成的工作,赏景时总盯着手机里的消息,连脚下的草木青黄、耳畔的虫鸣鸟叫,都成了被忽略的背景。直到试着按书中所说,专注于脚掌落地的触感,感受风拂过脸颊的轻软,才惊觉自己早已弄丢了“慢下来”的能力。迷走神经的奇妙,从不是要求我们做“脱胎换骨”的改变,而是在一呼一吸、一步一行中,唤醒对身体的温柔觉知。这让我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那份从容从不是逃离尘世的避世,而是在寻常烟火里守住内心的节奏——当脚步与心跳同频,当感知与自然共振,便是迷走神经最偏爱、也最滋养身心的状态。

合上书时,窗外正落着细雨,我试着做了一次书中的“温和咽喉放松”,喉头的紧绷感散去时,连雨声都变得格外清亮。原来真正的健康,从不是对身体的“百般苛责”,而是学会“倾听”它的信号;真正的安宁,也不是刻意追求的“与世隔绝”,而是在身心共振间找到平衡的韵律。正如苏轼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当迷走神经被温柔激活,当身体与心灵达成和解,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能在自己的方寸之间,寻得那份踏实的安闲。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