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樊莎莎     来源:实业公司     【字体: 】     浏览次数:

晨光初绽时,天安门的华灯还未敛去余温,长安街上已扬起猎猎红旗。那抹中国红,从金水桥畔漫向神州大地——塞北的草原上,牧民赶着羊群踏过初霜,红旗角拂过沾露的牧草;江南的水乡里,乌篷船摇碎河面的霞光,船头的小红旗随波轻晃;就连巷陌深处的早餐铺,蒸笼升腾的白雾里,也裹着店家贴在玻璃上的“喜迎国庆”四字,暖得人心头发烫。

这盛世光景,是百年风雨淬就的答案。犹记百余年前,山河破碎,国弊民穷,列强铁蹄踏碎京畿,圆明园的残垣在暮色中呜咽,黄河岸边的流民背着破囊,在“朱门酒肉臭”的对比里颠沛流离。那时的国人,怀揣着“救亡图存”的赤诚,从戊戌变法的呐喊到辛亥革命的枪声,从五四运动的火炬到南湖红船的启航,一辈辈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在黑暗里凿光,在绝境中前行。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用草鞋丈量二万五千里的信仰,“风雨浸衣骨更硬”;抗日战场上,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一寸山河一寸血”;渡江战役的炮火中,木船划开长江的夜幕,终让“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曙光,照进1949年的十月。

七十余载栉风沐雨,中国早已换了人间。曾几何时,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科研人员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守望蘑菇云升起,让“两弹一星”的巨响击碎核讹诈;石油工人“宁肯少活二十年”,在大庆油田的盐碱地里挖出工业的血脉;塞罕坝人三代接力,把“黄沙遮天日”的荒原,种成“绿水青山”的林海。而今再看,港珠澳大桥如巨龙卧波,横跨伶仃洋的烟波;中国高铁穿越大漠草原,让“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照进现实;空间站在宇宙的深蓝里巡航,航天员出舱时,背后是地球的蔚蓝与祖国的星辰。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千万人踏碎贫困的枷锁,曾经的“穷山沟”里,光伏板映着笑脸,直播间里的农货走向全国;疫情来袭时,白衣执甲逆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亿万普通人“众志成城”,用平凡筑起不凡的防线。

暮色四合时,城市的霓虹与乡村的灯火连成星河。广场上,老人们打着太极,孩童们举着小红旗追逐,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弹唱着《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里,有老人忆起年轻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有青年说起“强国有我”的誓言,有孩童奶声奶气地念着“我爱你,中国”。晚风拂过,桂香浮动,抬头望见夜空中的圆月,忽然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轮照过千年的明月,如今照在盛世的土地上,照在每个中国人安稳的日子里,照在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

这便是我们的国庆,是对过往的铭记,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笃定。山河万里,初心如磐,愿以吾辈之青春,护这盛世之中华,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晨光里舒展,在春风里飘扬。

分享给好友阅读: